>>>>“观点指数”专注于为您速递更多专业数据资讯、研究报告、深度干货。
摘要:向前看,房贷下降、总量监管趋严、季节性因素均或趋使4季度信贷增量现明显回落。
9月新增信贷1.22万亿,环比和同比均分别多增2800亿和1700亿,新增规模超市场预期(1万亿),但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测(1.2万亿)。超预期增长主要是由于银行季末冲量所致。
房贷创年内新高(5471亿),但限贷限购新政致使未来房贷大概率回落,占比亦有所下降。企业贷款新增6217亿,其中中长期新增4466亿,量涨但并未体现出企业资金需求有实质改善,信贷投放的行业集中度仍较为明显。
票据融资贡献1434亿,成为银行冲贷手段之一。社融新增1.72万亿,人民币贷款高增成为主要支撑,表外信托、委托贷款变化较小,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延续负增长态势。
企业债融资或因债转股等去杠杆政策指引,表现良好,未受信用违约影响,净融资额达2912亿。M1继续小幅回落至24.7%,M2受存款表现不力仅上升0.1个百分点至11.4%,两者剪刀差依旧身处高位,企业持币意愿没有明显改善。向前看,房贷下降、总量监管趋严、季节性因素均或趋使4季度信贷增量现明显回落。
房贷跳出最后的华尔兹,企业贷款结构分化未改
此前房地产销售的持续火爆,叠加传统的“金九银十”,使得9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录得今年以来最高值5741亿,但占总新增贷款比例继续下降,由上月的55%下降至47%。
随着10月初,全国各地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的出台,以及央行给主要商业银行负责人开会后透露的相关精神,我们认为,持续高涨的房贷或将在9月跳出最后一支华尔兹,至少到年末,新增规模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减少,占总体比例亦会下降。
在安全信贷资产相对有限的如今,按揭虽为安全边际最高、银行偏好最强的投放标的,但无奈房价身居高位,系统性风险正逐渐累积,因此对按揭贷款加强监管实属正常。
9月分别新增短期和中长期企业贷款27亿和4466亿,环比/同比分别变化1200亿/-2100亿和4300亿/1100亿。如此看来,企业资金需求似乎有所改善,但实际上,我们认为虽然数字表面有积极变化,但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仍没有好转。
首先,季末冲量因素不能忽视,从今年前三个季末月的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来看,分别为5078/4105/4466亿,量级基本一致,银行对贷款辗转腾挪的能力较强;其次,贷款结构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我们通过草根调研了解到,从上半年至今,公用事业类一直是银行的贷款投放主力(主要以交通运输、租赁商务、水利环境和电热燃气为主),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开发业等产能过剩(或去杠杆)行业的贷款处下降通道。因此,这亦发映出了除基建相关的企业资金需求被拉动外,其余均较为疲弱。
票据融资继续净增长,外汇贷款回归净偿还
9月新增表内票据融资1434亿,同比多增1200亿,拥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依然作为银行本月冲贷的主要手段。9月人民币贬值压力继续上升,无退减之势,外汇贷款由上月的新增298 亿减少到本月的-53 亿,预计随着年末美国加息的临近,人民币依旧面临较大压力,外汇贷款保持净减少态势。
社融结构无明显变化,直接融资继续表现良好
9月新增社融1.72万亿,环比和同比分别多增3400亿和4000亿,人民币贷款高增成为主要贡献。委托、信托贷款分别新增1427亿和1058亿,环比无明显变化,表内票据融资的正向增长使表外未贴现的银行汇票延续净偿还趋势,减少2237亿。
9月企业债融资新增2912亿,连续四个月呈4位数增长,可见信用债市场情绪或受9月去杠杆、债转股等一系列文件指引,边际有所好转。股市亦连续五个月达千亿融资水平。
M2增速不及预期,剪刀差继续小幅回落
9月M2增速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至11.5%,不及预期。虽然贷款高增,但存款的结构分化导致M2增速上升有限。企业和财政存款当月下降较多,居民季节性存款属正常现象。
M1同比增速继续下降至24.7%,虽然已连续三个月下降,但M1M2剪刀差依然处于相对高位,企业持币待投资意愿仅边际小幅修复,无明显改善。我们此前预计,四季度经济活动相对小幅回落,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投资或有所放缓,此举阻碍M1继续回落,剪刀差维持高位无疑。
四季度新增信贷规模或明显下降
截至今年9月份,贷款余额增速已达12.9%,去年同期增速15.4%。从增速上看,今年经济下滑压力较大,企业资金需求疲弱,加上1月天量信贷,12.9%已然不错。
然而考虑到年初以来大规模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和贷款核销比例的上升,实际新增贷款水平或高于已披露规模。我们认为,四季度信贷增量或现明显放缓。
首先,面对前期以房地产为主的资产泡沫,监管层近期表示应控制信贷的合理增长,此举或为年内信贷总量定调;其次,限购限贷新规导致此前占据银行新增信贷半壁江山的居民中长期贷款未来将有所回落;再者,临近冬季,工程项目开工放缓,资金到位情况亦受限,企业贷款面临压力;最后,四季度通常是银行信贷投放的阶段性波谷,年末进行项目储备以为来年“早投放早受益”做准备。
(报告来源:中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