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电影《阿甘正传》剧照(美)
飞机落地
开始滑行
前后左右已迫不及待的行动起来
瞄了一眼
大家的动作出奇一致:
开手机,上微信,刷朋友圈……
飞机刚刚停稳
前后左右已经齐刷刷的站了起来
拿行李,抢通道,涌向出口……
看到人家
一个个的比总理还忙
每个人都像赶着去领几百万的大奖……
自己老老实实坐那里
真的显得好没有出息!
这样的场面
其实经常都会看到:
在飞机上,在火车站,在马路上,在商场里……总能看到那些“争先恐后”的场景,每个人似乎都不愿意错过即使再小的、抢先一步的机会;
也经常会碰到很多比总理还忙碌的人,他们总是眼睛盯着手机,手指动个不停,似乎一转眼,世界就会陷入混乱,地球就会停止转动……
那样的情景中
那些老老实实在排队的人
那些发个呆或拿本书的人
那些安安静静做事情的人
……
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
网上有很多
关于“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排队和等待”的讨论
大致的观点有那么几个:
缺乏信仰所以对秩序无所敬畏
特权思维造就不公平竞争意识
围观者效应让违规者无所顾忌
社会管理缺失造成无规则乱像……
说法林林种种
也都有些道理
当然
我认为最到位的一个解释是:
匮乏感!
这种匮乏感
很多时候不是事实上的
更是心理上的。
因为匮乏
所以很多人时刻处于焦虑状态
在心理上
缺乏信念
时刻面临的存在和归属的危机
在行动上
不关注真正所需
而表现为总会生怕错过点什么……
当这些人走到一起
就呈现出集体的无意识焦虑和争先恐后的各种场景:
重目的而轻过程
重结果而轻规则
重私利而轻公德……
其结果:
就是速食和投机的流行!
当然
匮乏感的存在并不是坏事情
它是企图心和创造力的源泉
也是人类不断精进的原动力
只是和欲望一样
匮乏感
也需要管理和被管理!
当匮乏感
回归到一个正确的过程和公平合理的规则环境中
它往往能带来更正面的创造力
以及社会能量。
广告业
其实也同样如此:
这几年
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
似乎都陷入了一种充满“匮乏感”的状态:
一是盲目跟风:
一个杜蕾斯成功了,整个行业都追热点,不管是安全套,还是卖房子,不管是奥运会,还是王宝强,大家不是关注自身的品牌特点和真实需求,而是……总不能错过点什么;
二是急功近利:
广告为营销服务,这个目标和前提无疑都很正确,但是否这就意味着:逼格,卖点和大大的电话号码?
三是漠视受众:
营销报告和广告提案中,客户的洞察和需求越来越被忽略,放诸四海的“阶层论”,似是而非的“痛点说”……尤其在火爆的行情中,大家似乎忘记了站在对面的,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之前
台湾“大众银行”系列广告刷爆朋友圈
大获好评
后来得知:
广告公司为了这个案子
花了接近一整年的时间
在台湾当地搜罗了200多个民间的真实的大众故事
然后从中抽取了几个
于是有了我们看到的《梦骑士》、《生命树》、《母亲的勇气》等系列走心的感动……
试问一下:
同样作为广告人
我们会有这样的耐心和坚持吗?
广告
作为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载体
除了销售的达成和品牌的塑造
是不是
还应该有更多一点的社会责任和理想?
除了各种取巧作业
去迎合同样碎片化的快餐文化
煽动人性的弱点
还有没有更好的更阳光的方式?
赢得业绩的同时
也赢得尊重?
这两天
海口参加中国广告节
很荣幸:
网上行的“半山半海”系列出品
获得长城奖平面类的金奖,也成为全场唯一的来自地产行业的金奖作品!
获得行业同仁的肯定
自然是很开心的事情
其实
更让我开心的是:
与更多更优秀的广告人和优秀作品同台,让我们更懂得作为广告人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广告,它原本应该呈现的状态和样子!
正如这次长城奖
文案类金奖作品《致匠心》所说的那样:
人生的路
不会白走,每一步,都算数!
广告的路
也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