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联合教育部、科技部等20个部委共同发布《关于联合公布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加快推动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财金[2016]91号),公布了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总计516个,计划投资总额1.17万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这为中国经济发展再次注入了“万亿级”新动能,PPP将在区域转型升级中起到动力引擎的作用。
事实上,PPP已经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是拉动当前宏观经济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机构分析认为,在当前经济压力较大的背景下,PPP将对稳增长起到支撑作用。随着PPP项目加速落地、PPP顶层设计政策酝酿、险资放行投资PPP模式、下半年第三批PPP示范项目落地等事件的驱动,预计PPP有望成为下半年核心受益的细分领域。
参与评审专家、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谢娜表示,在经济低迷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是拉动区域经济的最直接手段,PPP模式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方的资金和技术,对于投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PPP扩容:数量和投资额翻倍,领域变广
伴随着第三批示范名单的面世,PPP从数量到投资额再到领域都实现扩容。
2014年9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随后,财政部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从地方上报的项目中筛选示范项目,作为样板和标杆,引领PPP项目规范实施。
从2014年的30个项目,到2015年总投资达6589亿元的206个示范项目,再到2016年总投资额11708亿元的516个项目,不难看出,入库项目的总投资额和数量都实现了翻倍增长。
财政部PPP中心10月14日发布的《第三批示范项目分析报告》显示,数量方面山东省最多,总投资规模是河北以1704亿元居各省之首。
随着改革的深入,PPP超越简单的数字增长,迎来了战略升级,朝着更深、更广、更综合的方向发展。此次公布的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就涉及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公用事业、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
“相比以往集中在交通能源行业,第三批示范项目里,民生类、社会类的比较多”,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认为,这反应了PPP辐射的行业和领域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入,PPP应用面越来越广。
尤其是固安高新区综合开发PPP项目及南京市溧水区产业新城项目,作为城镇综合开发类示范项目入选。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城镇综合开发类示范项目明确体现出国家在整体发展转型中对PPP更综合的价值诉求,有利于激活区域经济。王守清表示,这响应了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召。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认为,城镇化综合类项目入选有两个突出意义:一是城镇化与PPP将深度融合,二是综合性的而不是单一的城镇建设项目,未来将成为PPP的一种探索形式、创新形式。
市场力量如何施展拳脚
今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民间投资也呈现断崖式下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8797亿元,增速比1~5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5%,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面对总量数万亿的PPP项目,如何破除掣肘民营企业参与的壁垒,激发民营企业参与的热情,成为各界关切的话题。
而财政部第三批示范项目中,PPP项目参与主体仍以国企居多。对此,冯奎指出,以国企为主来设计与推进PPP模式,可能会降低PPP的效率。未来,要进一步引入民营企业参与PPP,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民营企业也要勇于竞争,在PPP合作中获得应有分额与发展机遇。
“PPP作为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环,改革的牵引性非常大。”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PPP属于公共治理的范畴,但在这里公共治理采取了一种非行政运作方式,引进了市场和社会的因素。
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共同主任杨斌置评,民营企业是否有意愿参与PPP投资项目,并且真正能够深度地参与进来,是PPP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王守清建议,民营企业投资PPP一定要做好选择,包括选择政府、项目、模式等。具体到政府,要选择经济发展前景好、信用好、契约精神强、市场化高的政府。
刘尚希认为,PPP的成功实践有赖于高度的契约精神和相关立法保障,过往的PPP失败案例经常表现为政企双方在面临纠纷和矛盾时,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可循,造成责任无法落实,结果只能一拍两散。
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河北省财政厅相关领导指出,推动PPP项目加快落地见效,需要参与各方以良好的契约精神加强合作,按照科学、规范、透明的要求推进。省财政厅将联合有关部门积极为项目实施提供支持,搞好服务,推动全省PPP工作尽快驶入“快车道”,让PPP这一模式早日开花结果、惠及公众。政府将在政策、技术、资金和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
那么市场力量尤其是民营企业又该如何作为?作为固安高新区综合开发PPP项目及南京市溧水区产业新城项目的运营商,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600340.SH,以下简称“华夏幸福”)颇有感触。
“PPP项目实施周期长,协议是基础,共赢是目标,否则正常的磕绊就会成为过不去的坎。所以做PPP项目的企业要有点‘市长思维’,从规划之初就要多从政府、社区的角度想问题。”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叶珺表示,“长周期的PPP项目要盈利,但不能以利润为中心,而要以客户为中心。与多数民企投资价值曲线由高转低不同,PPP项目的价值曲线是由低转高,因此,政府和社区企业、居民的满意度是验证PPP项目成功最重要标准。因为他们满意,才能苦尽甘来。”
创新模式探路区域转型升级
“PPP不是一劳永逸的,真正能否实现对经济的拉动还取决于本地区发展模式、产业规划、投资环境等因素的持续优化。”刘尚希表示,PPP不是静态的,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包括理论创新、治理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等。只有创新,结合现实条件,PPP才能落地生根,变为现实。
在PPP创新实践方面,不少参与主体已经走在了前列,此次入选第三批示范项目的固安就是突出案例。此前,华夏幸福与固安县政府共同探索的PPP模式,作为创造性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作为唯一的新型城镇化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PPP示范项目。
从2002年前的贫困县到2015年“中国县域经济创新力50强”第三、“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百强县”第十,固安县实现了华丽蜕变。
在专家看来,固安县取得成功的原因包括: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政府委托富有实力活力的企业建设运营;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发展高端产业;以高端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现代化绿色产业新城等。
曾深入固安调研考察的专家认为,华夏幸福作为固安产业新城运营商,深耕区域多年,不断创新,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耕固安的十几年间,华夏幸福是怎样通过创新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
调研专家认为,首先,公司以“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产业新城”为企业使命,经营理念体现民众意愿;其次,践行政企合作、互利共赢的运行体制。十几年前,突破传统观念和管理体制的束缚,实施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经营体制。双方签订契约,政府和企业作为平等的合作主体,清晰定位,明确分工。各自承担应尽的职责,享受应得的权益。政府不越位,企业不缺位;再次,公司建立面向世界的科技创新应用体系,不断采用国内外领先的新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从全球技术创新源头入手,形成“全球技术,华夏孵化,中国制造”的新型科技创新应用机制。
华夏幸福创立的运营体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示范效应日益彰显。如今,华夏幸福按照固安发展模式建设运营的产业新城,已实现在京津冀、东北、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的多点布局,并于今年在印尼、印度、越南、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始了国际产业新城的建设步伐。
“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表明固安产业新城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创新性特点显著,具有重要推广示范价值。”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随着城市现代化治理、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以产业新城为代表的综合类PPP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有益探索。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表示,华夏幸福助力地方政府完成从最开始的城市定位、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公共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服务及城市运营等,解决了产城割裂的问题,实现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有机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持续动力,是值得借鉴的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