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免费的买房询价工具
10月22日和23日,周末,位于香港西贡区将军澳的新楼盘蓝塘傲共售出了363套新房,平均每套成交价约800万港元。两天内,推出房源基本全部售罄。
在香港,能够一次性购买2-4套房子的购房者通常被称为大手买家。由于购房者众,大手买家和散客被安排在前后两天选房。开发商丽新发展称,在首日选房的大手买家中,有近四成来自中国内地。
其中最大一笔交易一次性地购入了17个单位,耗资2亿多港元。后据港媒报道,该买家也是一组内地客,来自福建。
在全国房地产政策收紧和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大笔资金正在加快南下赴港。香港政府数据显示,9月香港楼市非本地买家交易共有250宗,达到14个月以来的最高值,其中内地买家占比为31%。同时,买家印花税收入为5.06亿港元,比过去4个月平均值高出26%。
内地资金一直是支撑香港楼市的重要因素。但为了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和优先保护本港居民的居住需求,香港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加收重税遏制外地资本的流入,市场称为“双辣招”。即使2015年8月起香港房价进入下滑通道,该项举措都未曾松动。
如今新一轮的博弈又将开始。根据美联物业数据,香港以建筑面积计算的平均呎价已由今年3月的7665港元(约合人民币82500元/平方米)回升到了9月的8249港元(约合人民币88800元/平方米)。
9月底的一天,深圳人林文钦(化名)接到了一条来自香港中介的微信信息:购买香港一手新房,海景豪宅,所有环节不收任何费用,看房可预约专车免费接送。
微信中所指的“豪宅”就是蓝塘傲。今年7月,深圳市场下滑,政策不明朗,林文钦刚刚卖掉了自己位于宝安中心区的一套房产,售价760万元“现在正是一个投资香港房产的好时机”。
一个原因是深圳去年房价上涨了60%,今年以来又再度上涨40%,林文钦认为,包括深圳在内的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此外,人民币持续贬值的预期下,港元资产是对冲外汇风险的最好选择。高盛日前发表的研究报告称,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资金外流规模已达到5000亿美元。
据金融机构美银美林统计,香港目前的购房负担比(房贷月供占家庭月收入中值的比例)是58%,而内地三大一线城市这一比例为80%到124%。与北、上、深相比,香港的房价显得“更加负担得起”。
8月,中国主要城市房价的涨幅均创下6年新高。随后一二线城市接连推出调控政策,限贷、限购、市场监管、土地供应等多管齐下,为炙热楼市降温。多项数据显示,调控政策出台后,各大城市的成交量和房价都有所下滑。
对于内地资金涌入推升了香港楼市的说法,香港政府和业内并不完全认同。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7月曾发文表示,没有明确证据显示香港楼市的回暖与此有着直接关联,其认为这部分资金对整体市场推动有限,占比在10%以下。
在香港,住房难一直是最为人诟病的问题。数据显示,香港人均住房面积仅16平方米,是全世界人均居住面积最小的城市之一,超过一半的私人住宅面积少于50平方米,仅9%的家庭能住上60平方米以上的“豪宅”。甚至还有20万人居住在“劏房”(相当于内地的“隔断房”),人均面积仅7.5平方米,只比香港惩教署监狱囚仓的人均标准高27%。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播放
GIF/37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