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对于食盐价格,城市价格或将会比农村贵,偏远山区又会比农村贵。长远来看,食盐行业因为引入了多方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之下,其实会出现更多质优价廉的食盐产品。届时,食盐的价格将降低,质量也会大幅度提升。
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 郭航报道
人生在世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别小看这一粒盐,食盐是生活基本必需品,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正因为如此,几乎每一次国家有相关食盐政策变动,都会引发各方关注。
近日,作为新一轮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配套文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放开食盐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全面放开食盐价格;此前国务院印发《关于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至此,实施了整整20年的《食盐专营办法》将成为历史。至此,食盐行业政府定价、区域垄断的格局被打破。放开价格,跨省经营,实际上是对食盐产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都进行了重要的调整,也意味着盐业专营体制的进一步松动(但并不是彻底取消专营)。这样的改革,势必会给盐业企业带来改变。
食盐专营制度已成障碍
对于食盐这一特殊商品,此前我国一直实行食盐专营制度。199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食盐专营办法》,对食盐产销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对食盐价格实行政府定价。2002年5月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盐业管理职能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第一波盐业体制改革,此后盐改又经历数次搁浅。
此次国家发改委明确,自2017年1月1日起,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这是继2014年小工业盐价格管制放开后,盐业价格的再次改革,至此中国所有盐产品价格将全面放开。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本轮改革并没有完全取消专营制度,低于市场预期。生产和批发环节虽然取消了指定销售制度,但仍坚持专营,尤其是批发环节,除了现有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将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
“新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允许专营企业跨区域经营、允许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意味着食盐终于可以跨省销售,行业格局或将面临洗牌。但专营制度本身并未动摇,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可能引发盐行业的兼并重组浪潮”。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不可否认,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食盐专营制度为中国消除碘缺乏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盐业专营的弊端日益显现。食盐批发企业垄断经营,割裂产销链条,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市场自主经营,没有自主品牌,缺乏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性。
此外,食盐专营体制实行区域封锁,并且专营主体既从事盐政管理,又从事盐业经营,政企不分容易滋生腐败等现象。
“食盐专营制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食盐行业改革。我国食盐专营制度实施以来,对推动合格碘盐普及发挥了突出作用,但同时带来了巨大的体制成本,限制了盐业企业的创新力和活力,影响了行业效率提高和资源优化配置,扭曲了行业分配秩序和加剧了产销矛盾。食盐行业现行的诸多问题都源于食盐专营体制,此体制也是食盐行业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阻碍”。中研普华研究员曹慧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有分析认为,此次盐业改革没有对原有体制采取“推倒重来”的做法,而是以“完善食盐专营制度”为立足点。在改革过程中,国家不再颁发新的批发资格证,这对盐业公司是个保护,目前各类盐业公司加起来“盘子”不小,保持稳定是个重要问题。稳步推进盐业市场化改革,不仅可以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是确保食盐质量和供应安全的必要保障。
食盐价格是否会上涨?
对于食盐价格的全面放开,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食盐价格会不会上涨。
对此,发改委价格司一位研究员表示,盐关系民生,但同时也是普通商品,从供求角度看,目前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所以不会大幅上涨。不过,该研究员也指出,但要注意食盐可能出现资源限制、经营中的垄断等问题。
曹慧指出,放开竞争后,预计会带来食盐价格将的起伏波动,预计会表现出农村地区及交通便利地区价格下行、城市及偏远地区价格上行的趋势。同时,竞争缺乏具体规范,也可能给行业带来不利影响。
发改委表示,我国盐资源十分丰富,盐行业多年来产大于销。2015年我国原盐产能11345万吨,消费量为8876万吨,其中食盐消费量仅为1000万吨左右。同时,我国食盐市场供应主体较多,登记注册的盐业生产企业有300家左右,盐业流通企业有4000多家。
“由于价格和区域限制放开了,受市场经济调节作用,企业反而能够实现充分竞争。市场上食盐年度需求量平均为1000万吨左右,不过我国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产量就已超过4000万吨,属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在盐业整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食盐价格不会太大的波动。”中华天福经济发展总公司经理刘秉中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
“对于可能出现的价格波动,改革方案规定:各级价格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食盐零售价格的市场监测,配合盐业主管机构采取措施,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特殊情况下可依法采取价格干预或其他紧急措施,防止普通食盐价格异常波动”。曹慧说道。
有分析指出,在以前的专营体制下,食盐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盐,只能由中盐按计划调配,再由盐业公司去销售。生产企业没有自主销售权,也没有定价权、商标权。而盐业公司既有经营权,又有监管权,这种“双重身份”是违背市场体制的。新出台的改革方案,食盐实现跨区域流通,在相对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价格有望理性回归。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对于食盐价格,城市价格或将会比农村贵,偏远山区又会比农村贵。长远来看,食盐行业因为引入了多方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之下,其实会出现更多质优价廉的食盐产品。届时,食盐的价格将降低,质量也会大幅度提升。
改革后,在一些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的市场,会有更多盐企加入,而随着竞争加剧,前期盐价可能会有所波动,普通食盐的价格可能会由于各方抢占市场出现下降。但精品盐、高端盐与普通盐之间的差价可能会进一步拉开,盐企差异化竞争将更加充分。
盐企兼并重组有望加快
我国现行盐业专营制度的主要弊病是政企不分,各地的盐务管理局与同级盐业公司通常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盐业管理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种体制容易催生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
而且在经营过程中,各级盐业公司作为批发企业,在现有体制下与制盐企业市场地位不平等,压低价格、拖欠盐款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导致产销矛盾突出。同时,因盐业行政垄断,市场条块分割无法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这造成流通环节过多,整个行业经营效率低下。
“原有的专营体制下,生产企业按照计划进行生产,盐业公司按计划从生产企业调盐供应到市场上。垄断格局下企业主体地位不明确,产业链条中层层提价,产销企业利益分配矛盾突出。”一位盐业系统内部人士指出。
此次改革放开价格管制、区域限制后,原有的产销矛盾或将得到解决。但企业的竞争压力也会增大,兼并重组也将加快。
曹慧表示,此次改革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确保企业数量只减不增。这样引入竞争后,将有利于食盐经营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同时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出清低效落后资产和产能。有利于促进食盐行业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规范行业合理健康发展。
有业内人士认为,放开竞争后,盐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重组兼并浪潮。部分产销一体、上游规模大的专营企业,以及行业外有快速消费品流通渠道的企业可能会在新专营条件下获得较大市场份额,中国也将最终形成几大优势盐业集团并存的格局。
中国盐业协会副秘书长朱国梁曾经指出,当前,制盐行业面临着“低增速、低收益,成本长”的严峻形势。要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以绿色生产建设为目标,严控新增产能,扩大国内需求;增加下游产业的消化能力。
刘秉中认为,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可谓是释放市场活力,加强了企业竞争。改革食盐定价机制和工业盐管理,鼓励企业自主经营、产销一体,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做优做强,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原标题:价格全面放开 食盐专营时代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