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粉丝在问我用信用卡炒房是否可行?京沪楼市长牛十多年,造成了只要胆子大就能赚钱的现象。出现了两个极端现象,傻空念叨着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却被市场抽的大小便失禁;另一边,轻松赚钱的人却没意识到自己只是恰好站在庄家这边,当成了自己的本事。即使是单边市场,加杠杆和流动性的期限匹配也是技术活。京沪市场是几乎不存在负区间波动的“市场”,短贷长投的人生赢家并没有经历过正常市场波动的风险。而这个逻辑放到京沪之外,风险将是致命的,不用杠杆去抄底,是基本的原则。
借的钱不要去赌!!!
只有在消除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在具有显著性的趋势行情过程中,我们才可以适当的加杠杆,扩大收益。而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必须要有风险保护的基础动作,不要轻易去赌家运。
有些小白会迷茫,似乎和猴子一直建议大家买房子矛盾。关键之处在于,你的投资是否顺势。京沪楼市的买入是顺势,赌上海房价暴跌是冒险动作;同样,二三线城市恰恰相反,带着杠杆去抄底,风险过大。
这个话题,可以引到特例,同样的操作,同样的贷款比率,不一定合适所有人。例如,有些买家身价上千万(算上上海房子,这个身价是普通级的),那么他确实可以在二三线城市,用杠杆去买个总价150万以内的房子抄底。这是因为看上去,他是带杠杆抄底,实际上算上家庭总体资产,真实的家庭负责率很低。分散投资的额外收益足以弥补这部分的不确定性。
上海楼市的上古时期,买期房也是有一定风险的,浦东虹口都发生过产证无法办理的事件。后来京沪楼市进入确定性阶段,无论从民间还是从官方融资难度大大下降,开发商资金断裂的情况就消失了。但是,在冰冻期间买入二三线楼市的期房赌抄底,是需要留心违约风险的。
上海楼市的周期已经经历过几轮了,有趣的是,绝大部分购房者(尤其傻空)的记忆力和鱼差不多,他们的记忆力从来无法跨越周期。在涨的时候对房价下跌绝望,楼市冰冻期对房价上涨怀疑,而这往往是同一个智力正常的成年人。
其实,猴子最喜欢楼市的冰冻期,猴子的大部分置换都发生在楼市冰冻期,瑟瑟一一。理由无他,不喜欢排队,不喜欢人挤人。回头看,这部分的置换都是非常成功的。世界一直是简单的,没有大道理。
另一位粉丝问的问题是,看好一个房子,想买怕跌,问猴子该怎么做?点开这位粉丝的资料,一看是金融业的。
答复:我们在确定性的市场,方向确定的时候,有时候为了消除不确定性,应该忽略短期的波动。如果希望自己长期的正确,就确保所有的基础操作是正确的。
人民币负债+美元资产+京沪房产
这个控制风险的配置是猴子的原创,当然,其实这挺基本的,大部分熟悉市场的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猴子一再提起,想提示大家,近期发生所有事情几乎可以说沿着这个框架在进行。
10月28日,中国银联宣布停止信用卡购买香港保险------阻止你建立美元资产;
11月6日,宣布全面停止接力贷和合力贷,加上原本对消费贷受托支付的约束-----阻止你建立更多的人民币负债;
针对阻止京沪房产的限购就更不用说了,2013年之后,一直处于限购状态,只是阶段性的尺度松紧不一。-----对建立京沪房产的限制。
强调一下,京沪房产足以覆盖通胀和汇兑风险,配置美元资产对冲的是系统性风险,例如境外储蓄险并不体现收益率上面,而是一旦发生巨灾风险,给你未来多一种可能性(option)。
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用对人民币内在购买力的变动来解决宏观经济问题。这已经是显然的路径依赖,伸手解困的做法。
之前,几次其他市场的行情,亦是类似驱动因素,可以称之为取款机驱动力。股权分置改革是为了用股民资金解决国有企业问题;2016年下半年全国楼市去库存行情为了化解地方财政压力;而对当下的煤炭飞舞行情,坊间亦有猜测。。。
另个市场细节,近期上海出现了好几个老的酒店重新包装成个人产权住宅出售的“新楼盘”,这些酒店项目,原本的资本方已经长期持有多年,现在却转租为售,撤离市场。
这样的案例近期比较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李超人。食物链上方的李超人们不看好市场,有能力全球配置的,会用脚投票;而位于食物链下方的更多普通人,上海却是最不坏的选择。这才是涨的逻辑,因为悲观,所以看好。
顺便提醒一下,这些“新楼盘”虽然也是住宅产权,而且位置居于市中心,不过建议大家选择时候还是谨慎为佳。这类产品的市场走势非常奇葩,具有不确定性,抱着价格洼地的心理去捡漏,容易淹死在洼地。
这篇文章,估计是猴子强调“确定性”最多的一次,面对这轮外部世界变化,个体还是国家,都是新手。古龙的小说告诉我们基础武功很凶残,比如傅红雪的拔刀。金庸小说里的萧峰也告诉我们太祖长拳的牛叉,基础操作很重要。
我们无法预言未来,但至少下一步走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