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地产市场从黄金时代转入白银时代,行业进入调整期,众多房企纷纷开始了战略调整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旅游、农业、体育、零售、互联网、金融等都成为各大房企尝试的目标。而国家旅游局的“515战略”、“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战略使旅游政策红利正在加快释放。据《中国旅游地产发展报告(2015~2016)》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新增的723个旅游地产项目中以房地产开发与建设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约占80%,这一数据也从各大房企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动作得到了印证。
11月4日,以“创新跨越,见证新华联力量”为主题的新华联文旅发展大会在北京丽景温泉酒店举行。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新华联文旅发展董事总经理苏波,美国波士顿设计集团总裁朱儁夫,大连圣亚旅游控股总裁肖峰,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首席顾问刘锋等出席了会议。
更名示转型决心
据了解,新华联文旅发展于1992年涉足房地产开发行业,2011年7 月8 日在深交所上市, 其控股股东新华联集团创建于1990年10月,目前新华联集团业务涵盖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矿业、石油、化工、金融、新能源等多个产业板块。
“未来文旅产业将占公司业务比例的60%”,苏波表示文化旅游已成为新华联文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支柱型产业,据苏波介绍,今年8月为配合公司转型升级,深耕以“文旅”为龙头的新华联品牌,新华联文旅发展正式更名为新华联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而此次转型并不是第一次,“新华联文旅发展实现自上市以来实现了三大战略转型,一是从单一的住宅开发向“文旅+金融+地产”转型;二是由境内企业向国际化转型;三是由房地产开发商向开发商+运营商+服务商转型。”苏波说。
事实上,早在2012年新华联集团总裁傅军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就高调宣布:“新华联正在转型,特别是加大文化旅游项目、度假项目的投资,希望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给企业带来新的成长空间。” 2013年,新华联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随后,芜湖新华联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韩国济州岛新华联锦绣山庄、西宁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等项目相继落地。
关于转型文旅,苏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今年的“疯狂”后,面粉的价格甚至贵过面包,企业拿地变得更加困难,“面粉的价格甚至贵过面包,所以我们要思考找到新的蓝海”。
同时苏波也指出,文旅产业存在投资周期长回报慢的问题,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谨慎选择适合的运营模式。新华联文旅发展为了平衡长短期收益,采用了部分销售、部分运营增值的模式,在项目开发进度上采用梯度开发战略,从而形成收益稳定增长的业绩模式。“作为上市公司,如果只关注长期投资,忽略资金流动,必然导致企业被股民抛弃”,苏波说。
文化是文旅产业之“魂”
公开资料显示,在国家“515战略”、“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战略助推下,2015年,旅游业对中国GDP的综合贡献达到7.34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总额的14.5%。另据《2015-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总交易规模约为41300亿元,其中在线市场交易规模约达5402.9亿元,较2014年3670亿元同比增长47.2%,在线渗透率增长约2个百分点,达13.1%。预计未来5年,在线旅游渗透率将每年增加几个百分点。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则直言,文旅产业进一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新丝路战略的需要,是扩大就业、发展经济的需要,更是民营企业寻找新的蓝海和新的增长点的需要。
圆桌论坛阶段,朱儁夫、肖峰、刘锋分别分享了对当前文旅产业发展的思考。
朱儁夫认为做中国特色文化旅游时必须要与中国人特有的味蕾以及中式建筑是结合起来,文化旅游项目的灵魂与根基即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些因素。“美国的主题公园都有一个中心形象,如果只是纯娱乐项目堆积在一起,看完不会达到心灵的共鸣”。
肖峰认为做好文化旅游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旅游产品生活化,抓住文化这一灵魂;二是细节决定成败,从建筑到服务都要有工匠精神;三是需要一颗安静的心,“文化是慢功”。
刘峰认为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工业制造品出现产能过剩,房地产业面临宏观调控的瓶颈,文旅产业成了新的突破口,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而现今旅游发展存在诸如地产开发思维重,旅游经营不科学,短视推进难持续,忽略前期策划,忽略了整体理念及细节设计的创新创意,配套不到位,管理不专业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找到发展的逻辑,找到自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