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今天的小编不是很想说话,只是默默向你扔了一篇房地产行业新闻集。
1
深圳出台细则:新房备案价不得明显高于周边房价
为促进深圳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防止房价大起大落,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近日出台《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预、现售价格管理操作细则》。细则规定,对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预售价格进行管理,开发企业申报均价不得明显高于周边同类房源销售均价。
2
苏州出台去库存新政 允许部分商办项目有条件转为住宅
近日,苏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引导推进苏州市区商业办公用房去库存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试行意见指出,2015年1月1日前,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符合申请条件的建设项目,可以申请用地规划调整。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允许部分商办项目变更为住宅或其他用房。专家表示,该新政有利于实现商用房的去库存,但对于购房者来说,仍有包括落户、使用期限等问题需要明确。
3
统计局: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17627亿元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报告。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57349万平方米。
一个有趣的计算
2016年中国合计人口14亿左右,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房地产销售金额高达117627亿,销售面积更是达到了15.73亿平米。
也就是说,全中国平均每个人在2016年买了1.1平米商品房,每个中国人在2016年平均在买房上花了8400元。
如果按照城镇化率计算:(国家统计局房地产数据只计算城市商品房)
国家统计局 : 中国2016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
全国大约只有8亿左右生活在城市的人口。
也就是说,2016年,全中国城镇人口:相当于每个人在2016年买了2平米商品房,花了1.5万左右。
如果按照每个家庭3个人计算,也就是,2016年你家平均应该买6平米,买房花去4.5万!。(如果计算住宅大约为家庭5平米)
4
专家解读房地产长效机制:立“住房法”、征房产税
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构建上,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建议,开征房产税和实施炒房重税制度,建立支持“住”和抑制“炒”的税收调节机制;改革并建立公共财政新体制,形成中央对地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与人口流动正挂钩,与城市行政级别及财政收入倒挂钩的机制;健全政府市场管理和内部管理行政制度,构建政府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快出台“住房法”、“住房租赁法”和“房产税法”,构建支持“住”强保护和抑制“炒”硬约束的法律机制。
5
房企融资渠道继续被堵:多创新金融工具被叫停
针对房企的融资渠道在进一步收紧,政府正在更新监管政策,封堵不符合政策导向的创新金融工具。据媒体报道,以商品房购房尾款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发行ABS(资产支持计划)融资基本暂停。来自券商的消息,去年10月,监管层对房地产融资行为进行窗口指导,此后涉及房地产融资基本暂停,购房尾款ABS以外,还包括应收账款ABS、类Reits等产品。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其经手的一家大型房企购房尾款ABS产品即因政策因素搁浅。
6
中国去年商业地产成交创新高 上海占据半壁江山
国内投资者推动中国商业地产投资市场成交量再创新高,2016年达到人民币(下同)2090亿元,其中上海市场占据半壁江山。
全球知名的房地产投资咨询服务机构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中国商业地产投资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商业地产市场成交量达到2090亿元,同比飙升52%,再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市场表现平平,年底前复苏,第4季度成交量达到910亿元,环比增长45%,同比上涨36%。
7
“9·30”新政实施3余月 北京楼市成交量价双降
“9·30”北京实施楼市新政以来,调控效果初步显现,房地产泡沫和投机投资需求得到有效抑制。记者19日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自2016年10月以来,北京市商品住房交易需求回落,量价平稳,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8
2016年全年GDP增速6.7% 总量迈过70万亿大关
今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宁吉喆表示,2016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7%,总量达到744127亿元,正式迈过70万亿大关。这一数据也与此前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的“剧透”相吻合,约为5万亿元的增量规模与5年前中国经济10%经济增速时代的规模相当,在全球经济体中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