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和人才,谁更优先得到住房保障?

发布日期::2017-01-23浏览次数:314

摘要:对于亟需人才的城市来说,提供住房成为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之一。南方的某个一线城市就是如此操作的,未来几年,将人才划分成三六九等并给予相应的住房保障标准。 人才应该优先吗? 现在人们已经默认了这样一种观念:人才应该在住房上享有优先权,一套房子动辄几百上千万,作为人才当然有底气要求一些优惠倾斜。于是各D顺理成章地制定了一些标准,根据人才的等级来确定住房保障标准。 人才对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不言而喻,但将之与房子联系起来却十分牵强,人才是什么?他们是一群竞争力超强的人,在房子的支付能力方面要远远强于普通人

对于亟需人才的城市来说,提供住房成为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之一。南方的某个一线城市就是如此操作的,未来几年,将人才划分成三六九等并给予相应的住房保障标准。




人才应该优先吗?


现在人们已经默认了这样一种观念:人才应该在住房上享有优先权,一套房子动辄几百上千万,作为人才当然有底气要求一些优惠倾斜。于是各D顺理成章地制定了一些标准,根据人才的等级来确定住房保障标准。


人才对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不言而喻,但将之与房子联系起来却十分牵强,人才是什么?他们是一群竞争力超强的人,在房子的支付能力方面要远远强于普通人。相比房子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相对公平的环境,也就是机会要均等,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依靠自身能力来取得一切。


一个城市房子属于谁,决定于他的支付能力,这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对于那些确实买不起房子的人,才能够提供适当的帮助,但也只是帮助他们解决居住需求而已,并不是帮助他们买到一套房子。




房子应该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在总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将这些房子分配给真正需要的人很关键。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有人能住得起别墅,有人只能住在公租房里,有人年薪百万,有人只能领房租补贴。步调不一致,差距已经产生。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不要扩大差距,而应该尽量让那些有被抛弃风险的人跟上来。


房子作为一种高价值资产,着实不应该优先向竞争力更强的人倾斜。他们只需要好的环境来发挥所长,市场自然会反馈足够的回报。制度应该确保机会均等,而不应该给予一些优惠,让高竞争力的人通过市场之外的因素来更容易获得住房。人才公寓这类房子的出现,实际上是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有限的住房,自下而上地体现关怀,而不是作为配套措施自上而下地发给金字塔顶层的人。


人才公寓作为一种非市场配置资源,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怪现状。试想一下,这不是普通商品房,如果能力更强的人得到这种房子了,那些刚踏入社会的人是不是更应该得到照顾?那些一家三口挤在20平米的人是不是也应该得到照顾?


如果都保障了,那么还要商品房做什么?高端住宅谁来买?他们买了高端住宅再占用了这些所谓的人才公寓,合适吗?建这些人才公寓的钱有来自哪里呢?是不是普通人出钱补贴这些所谓的人才?


可以推论,这种房子的出现,如果再按相关标准分配出去,结果只能是强者恒强,普通人更加得不到住房。




房地产发展到今天,房子到谁手里,怎么到谁手里的已经在聚光灯下进行了。普通商品房由市场来配置,谁买得起谁去买。


对于那些潜在收入增长空间巨大的“人才”们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竞争公平,而不是搞一些“锦上添花”式的人才公寓。


对于那些普通人来说,帮助他们买到房子,也应该通过扩大房源供应的方式来进行。这些房子的位置可以偏,面积可以小,但他们是通过自己长期努力买的,这也是由市场来配置的。


ZF要做的是缩小差距,而不是扩大差距。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