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高人
在贵圈,一勺言被认为是一个很“嘚瑟”的公号。
特立独行,清高孤傲,树敌无数。
这些江湖标签我大致都是同意的,但少有人知道真正核心的原因。
答案是:因为你们。
一勺言的粉丝即使不是最该嘚瑟的粉丝,也相当藏龙卧虎。
看完这段真实的、刚刚发生的对话,你就明白了。
十个小时前,一个粉丝在后台加我。
平日加董小姐微信的粉丝较多,颜值稍逊的一勺君颇受冷落,于是愉快通过。
然后,就发生了下面这场始料未及的对话。天马行空,五颜六色,相当有料。
对多数知名房企而言,这个对话更可能蕴含着一个足以改变它们命运的信息。
此番对谈
以H君称呼这位新朋友
并以一勺君自称。
核心提示:传闻,为了让房地产更健康地发展,现在,有关方面酝酿着对一项调控选项进行升级式改造,虽然这个工具对房价的效果一向遭人嘲笑,大家纷纷表示看不上它。但是,那都是有意为之。这个工具就是土地增值税,懂的人自然知道它的厉害。
因为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有关方面正在酝酿征税新思路。初步思路是向征税行业的优等生美国人学习,不骄不躁,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比如,针对地产商的资金监管账户的现金流,事先划出一定预警比例,有言在先,公告天下,先敬酒后罚酒,一旦账户里的钱低于某比例额度,就即可触发启动征收。
这可能是一场正在酝酿、势必席卷地产行业,并产生深刻影响的春日雷雨。
但在雷雨的第一个雨滴到达地面之前,本聊天纯属业务扯淡,不宜对号入座。
H君:粗大事了。
一勺君:不慌。
H君:你听说过土地增值税么?
一勺君:你说呢!(隔着屏幕,一万个白眼)
H君:好吧。最近好多人告诉我说,未来土地增值税征收要加大清查力度,全面加强。嗯,这样一来,估计一大波房企要高挂房账。
一勺君:不明觉厉。啥背景?
H君:缺钱了。
一勺君:多年狼来了,地产不怕。
H君:这次玩真格的。因为,税务部门想了一个新办法。
一勺君:说来听听。
H君:我先说说结论。一二线城市,很多房企的财报接下来要面临重大冲击。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增幅慢,所以土增税的影响估计没有那么厉害。
一勺君:不是吧,上市公司的财报对土地增值税科目基本上都计提额度了。而且,究竟征收多少,也要看最后的毛利润数字到底如何。人类的理性告诉我们,一些城市的房子看着卖的贵,其实毛利润率一般,因为地价更贵,产品成本更高。
H君:放心,税务局会给你炸出来的。
一勺君:炸?你说的是挤出来的意思么?(做了一个挤的手势)
H君:税务局可以不承认你的成本,要求重新计算成本,给你重新算出来一个毛利润数字。呵呵,他们之前不计较,现在开始计较。
一勺君:(开始精神抖擞)你到底听到了什么?
H君:听说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要出台新思维。目前的方向是,与房地产公司资金监管账户中的现金流挂钩。本人已经听到风声了,说是开始全面加强。
一勺君:现金流何错之有,凭啥征税,法理何在?
H君:这是有的放矢。地产公司每个项目都有建委要求的资金监管账户,以前很多房企项目做完,然后告诉税务局说我亏了,不够资格缴纳土地增值税。或者要么就是拖着项目不结算。
一勺君:这是老套路,行业通行多年,人人心照不宣。
H君:有关部门学聪明了,这次要另辟蹊径。
一勺君:监管部门已经很聪明了,早就施行按照一定比例预征的办法。你的意思是,这一次要进一步提高土地增值税的预征比例么?
H君:预征仍然存在,但是现在有一个新思路:监管账户中的资金如果低于一个比例时,立刻征收。就是为了避免你跑掉,学习美国的税法模式,针对现金流征税。不瞒你说,最新精神,刚刚听说。
一勺君:美国可是征税的老妖精呀。对美国人来说,死亡与税收是一生中无法逃避的两个事情。
H君:不要小看我国。历史上针对地产行业的土地增值税预征远远不够,空架子较多。这次赶上大缺钱,逼着政府出大招。
一勺君:请继续说下去。(心里100个不相信)
H君:预征一定比例的常规做法仍然保留。同时,把项目清算的征收节点提前,根据现金流,取一个比例,动态结算、动态征收。只要你的项目监管资金,低于一个比例,系统预警,立刻启动征收。有种直觉,这次开发商在劫难逃呀。
一勺君:请注意你的用词。很好奇,谁想出了这个大招?
H君:吃一堑长一智。政府被开发商算计很久了,也忍了很久了。
一勺君:何出此言?
H君:以北京为例。你买了房子,款项进了开发商在银行的专用账户。法规规定,这个钱要被政府监管,然后开发商根据工程节点与项目开发阶段去账户提取资金,目的是确保专款专用,用于保障工程款进度。
项目快要竣工的时候,监管账户的钱就没有了。但是,开发商可以选择项目公司破产模式或是拖延模式,来规避土地增值税的清算。有关部门被坑了很多年,如今掐指一算,正好缺钱,就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一勺君:你觉得开发商胜算大么?
H君:要看最终的政策文件中具体的比例有多大。如果高于50%,那就很麻烦。这意味着,项目刚开始预售不久就要交钱。
一勺君:会有什么直接后果呢?
H君:第一,逼着开发商放缓开发节奏,你跑的越快,交税也快;第二,开发商不敢随便大提价。提价越高,交税越多。
一勺君:第一点貌似对调控房价,百害而无一利。(摊摊手,企图表现出战局中立的态度)
H君:没有办法,现在缺钱。
一勺君:所以,这应该是个孤立的政策目标。
H君:第三点影响就是,对开发商资金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项目公司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预计一二线城市的房企受到的冲击面会比较大。
一勺君:这个土地增值税数额还蛮大的,因此可以想象,那些玩资金池的地产公司会更加难受。
H君:辛辛苦苦一年,立刻被人清算税收,净利润大减,只能逼迫着开发商去三四线。你写的“准裁员”就要实现了,一些职业经理人得去外地工作。
一勺君:自从我做了《好评与差评》以后,发现开发商都蛮会虚报成本的,一个比一个能吹自己的精装修花了多少钱。所以,你懂的,这场征税之战,会很激烈。
H君:你不要忘了税务局在干嘛,你的成本太高,税务局是不认的。很多开发商的财报简直不能看,为了抵扣增值税,很多成本账很有问题。其实,一线城市的开发商进一步深挖成本的潜力是很大的。
一勺君:如果你是对的,那么?
H君:土地增值税才是房企利润的最大杀手。
一勺君:这绝逼是大利空。亲,你听说的这个从严征收新思维,是快要发文了?
H君:听到风声,尚未发文。
一勺君:老美征税,宇宙第一,我要研究研究。
H君:听说,现在很多房企的集团财务都很紧张。
一勺君:我觉得,开发商会想出办法应对的。他们财务部、资本部雇佣的都是高知高薪人才。
H君:卵用。我们是法治国家。
一勺君:准确地说,我们是法制国家。
H君:最终,这些税收会改变很多房企的业务玩法与组织架构。比如,大规模使用外包人员,放慢开发,组建甲方自己的建筑公司等。总之,还是围绕土地增值税来想办法,如何实现缓交与少交。
一勺君:等一等,你刚才说,开发商可能会开始组建甲方自己的建筑总包公司。是么?
H君:开发商规避这个征税新思路的本质策略就是,把开发周期拉长,卖的早,交房晚,让账户里的现金流高于这个预警比例。
那么,你自己若要有工程款支出,左手倒给右手,就能缓解压力。比如说,当监管资金低于20%的时候,你就要想办法让监管资金比例高于20%。影响监管资金额度的是进项与出项,进项就是卖房收入,出项就是提取的工程款。
一勺君:为什么账户里越少比例,才会启动征收?
H君:因为监管账户的钱是倒计时的。比如说你要建设一个地产项目,10万建面,核定成本是5000元每平,那么,这个监管账户的钱就应该是5亿元,你卖房子的前5个亿元必须进入这个账户不能拿出来。多余的钱,你拿去做正常的开支,然后设置几个节点,根据工程进度与相关发票,来分批次提取这5亿元。所以,账户里的钱肯定是越来越少。政府设定20%的比例,那么一旦账户钱少于1亿元,立刻开征土增税。
以往,很多地产公司把自己变成僵尸企业,故意留一些酒店或者尾盘,酒店正常经营,项目公司有现金流,但是钱很少,尾盘导致不清算,这个土增税就没法征收,但人家开发商合情合理合法。
一勺君:重庆之前大规模清理僵尸企业,还是摸透了开发商的底牌。
H君:是呀,高人。一般而言,你监管资金低于一个比例,说明项目快建好了,那么你就要缴纳。这样一来,很多开发商用住宅来养商业地产的的持有玩法就玩不下去了。更不用提那些僵尸企业了。
一勺言:高明,看来税务局里也有高人。
H君:开发商的核心策略是,如何延缓这个监管资金比例,把它降低到政府收税线以下。所以要么让工程款的开支慢下来,要么把进项的工程成本做高。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政府会狠打虚增工程成本。
那么,只好在付款节奏上想办法,可是,工程企业为何会有钱却不要呢,这就很奇怪。因此,开发商会自建工程总包公司。到了年底,集团用利润转移给它发工资,却让工程款支付进度慢下来。
一勺言:这是个推理,但符合逻辑。
H君:比如说监管五亿元,项目销售一旦突破监管+土地价格后,立刻放缓节奏。项目放着,慢慢玩。所以,未来开发商自建工程总包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但慢慢玩,就需要有足够的金融资本撑着。因此,未来开发商的金融色彩就会变强,转型为投资商,工程总包就变成绿城代建那种。本人判断,这个征收新规会倒逼开发商金融化。
要不然你就乖乖交土地增值税,卖的快就是死,卖的慢又缺钱,行业兼并重组估计会提速。
一勺君:但我觉得,开发商降低销售节奏,对房价是个坏消息。这样的政策,至少应该与平稳房价的大逻辑不相违背吧。
H君:这个不好说。首先大逻辑是因为财政收入疲软导致的,这其实也是调控的一部分,降低开发商的速度,跑的越快,死的越快。
一勺君:这样一来,开发商的产品线也会出现大的变化。标准化产品会减少,定制的、个性化的产品,会因为成本更不容易测定, 也更容易制造附加值,而在开发商那里大受欢迎。是这样么?
H君:开发商的标准化产品线会被限制,地产项目的开发节奏与进度都会被修正。
一勺君:如果开发商最终判断政策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他们也不会轻易调整策略。
H君:不要低估土增税新政的冲击波,这个比项目卖的慢更要命。
一勺君:历史上狼来了很多次,开发商已经不再相信那个说谎话的小男孩了。开发商也许会想,不要乱动。宁可作死,不被吓死。
H君:那是开发商不知道这次的决心与力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大规模减税,同时又要保证赤字率不上升,又要求地方加大对民生的财政支持力度,只能倒逼开发商。
本届政府的风格是很务实的,低调办大事:营改增,注册制,反腐,八项规定,社保改革,债转股等等,不要用旧时代的眼光来看新时代。这种管理艺术,令人佩服。
一勺君:是呀,不声不响为未来搞定了诸多难题。
H君:现在就是在抢时间,是财政收入盈余与三四线楼市去库存的时间的赛跑,争取让时间对自己有利,尽可能在财政收入预警前,多去一些库存,把杠杆转移出去。
一勺君:房地产是爱国的,买房人也是爱国的。
H君:如果要焕发企业的活力,让实体经济活下去,让地方政府财政健康,只能由另外的主体来承接过去的负债。如此一来,政府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就修复了。那么,你觉得会是谁来接呢?
一勺君:我当然知道,但是我不能说。不过,这想必是一步大棋。能把去杠杆艺术演绎到如此境界的人,一定艺高人胆大。
H君:呵呵。请一定记得,所有的话都是你自己的话。
一勺君:哦,嗯,好吧。
然后,一勺君扭过头,对着屏幕前的你们说道:
“刚才你听到的都是你们的心声,与我们无关。”
一勺言旗下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