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网友问我,到底买房子还是租房子是比较好的呢?我答案是“阶段性”的问题。但我的信念是,人的一生中终究要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以下让我来娓娓道来这东方社会“有土斯有财”的大秘密。
我是90后,毕业于国际企业管理学系。在学期间,发现自己对房地产有着极高的热忱,进而悉心专研。在大学期间,看过上千间房子,接触了500多位房产中介从业者,22岁时就有22间房收租!目前有房子市值超过1,000万元。
我的大部分同年纪的朋友根本连买房想都不敢想,现在没有跟爸妈拿钱生活就不错了。在低薪、各行业竞争者激烈、房价高涨的负面标签标注年轻人,好像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被老一辈的人抛弃的世代。既然生活存不到钱,也买不起房,那干脆生活过得“爽”一点,物质用得“好”一点,把钱花在追寻我人生的梦想,不是更好?
这个观念大错特错!错!错!高房价买不起房,这只是你短暂逃避现实生活的借口。逃得了几年,也逃不了一世,在新闻媒体的渲染下,好像你买不起房,是应该的。
1.房地产只要拉长时间来看,几乎很少赔钱的。只要不动产物件持有的够久,全部都赚钱(就看你能不能负担持有的成本)。老一辈的人把钱放在房地产的观念更是根生蒂固,只要是华人都认为房子是个最安全、风险性最低的产品,不然全部银行怎可能都认同房子这个有价值的抵押品愿意轻松地就把钱贷给你呢?
2.租屋是把钱送给房东缴房贷,表面上好像房东背债务比较辛苦,但在低利率的时代,贷款的金额是贷得越多越好,年限能拉到30年就不要用到20年。现在贷款的100万,30年后还是100万吗?通膨就会吃掉所有的“金钱价值”,何况缴完30年后,房子的所有权还是自己的。
3.不要再说以前的人买房“容易”,现在的人买房“难”这种话。20年前的上海市的房子也不是年轻人能轻易入手,20年前的房贷利息比现在还要高,你以为我们爸妈在年轻时买房,虽然首付款(房价相对现在较低)准备得比我们少,但在薪资水平差不多的状况下,每月缴交的利息钱是我们的几倍!所以那时代的人才想要快速把钱还给银行!
4.就算你不在意一生有没有房子,你未来的岳父岳母会怎么看你?难道男人结婚,女人通通不会看你有没有房子吗?你的小孩又怎么看你? (爸爸是个买不起房的人,那我也不要买房?要怎教育小孩努力向上?)在东方社会中,有能力买房,间接代表男人有没有担当责任的肩膀。
不要再说我要向往西方欧美各国“租屋主义”,一生只租房子,享受生活就好。想想看你住的地方是哪里,租屋福利制度绝对没有像西方来的完整与透明。也不要把所有希望寄存在政府会给你一个完整的“家”,就让自己有着不努力买房的借口,试着想想看哪天你65岁了,有多少人会愿意租给你呢?只能等着老了飘无定所!
芝麻找房,了解最真实的购房者心态,
精准匹配、无骚扰的找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