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伟:购房未遂者,活该

发布日期::2017-03-15浏览次数:402

摘要:那些后知后觉的想当初,存在于中国房地产一路高歌猛进背后的长嗟短叹。踏空者看起来是芸芸众生,好像是受了某种邪教的蛊惑,其实更多时候是自己的问题,看起来残酷地指摘,而事实的确如此。 点击播放 GIF/360K 没买房的自己反思下,至少局部有活该: 1 没有足够消费能力,也不愿去二手房中找笋盘 懒惰是一个生命曲线最终陨落的内在肌理。 难道不是么?一种二维行为轨迹的自相矛盾每天都在每个意愿购房者身上体现: 一方面,是购房的迫切,是对于房价不断攀升的抱怨,而随着房价一去不

那些后知后觉的想当初,存在于中国房地产一路高歌猛进背后的长嗟短叹。踏空者看起来是芸芸众生,好像是受了某种邪教的蛊惑,其实更多时候是自己的问题,看起来残酷地指摘,而事实的确如此。






点击播放
GIF/360K



没买房的自己反思下,至少局部有活该:


1


没有足够消费能力,也不愿去二手房中找笋盘


懒惰是一个生命曲线最终陨落的内在肌理。


难道不是么?一种二维行为轨迹的自相矛盾每天都在每个意愿购房者身上体现:


一方面,是购房的迫切,是对于房价不断攀升的抱怨,而随着房价一去不回头,这种抱怨有时候更像一种起哄,好像房价不涨就没有了话题,这种很难用正常心理行为来描述的行为,在你我他之间可能随时随地不自觉地天天上演毫无新鲜。


另一方面,购房者的处女情结在发酵。很多购房者天生对二手房有点那个,那个时哪个?是对于二手房各种以讹传讹的小概率放大化,从最早的“二手房里面谁知道是不是死过人、离过婚“等各种香艳,到冠冕堂皇的“二手房权证要是有问题,我等小老百姓是无法鉴别的”,于是二手房就这样长期被误解着。


好不容易,一手房和二手房的价差跑出了足够的背离态势,“被二手房”成为了不情愿但无能为力之后,又一种行为怪象开始形成:“淘”字是二手房的动词前缀,但N多想要买房却迟迟不得的,却没有用这个动词来整肃自己的钱包。




一条路上有10家二手房中介,每家有100套房源,一条路上就有1000套房子可以选择,剔除一房多挂的重置率,600套的货源数量应该是真实的。


消费者如何认识这600套房子,有点想象力就可以联想:600套背后是600个卖家,600个卖家就是600种售卖理由、支付方式、缓急程度、谈判难易等等,所谓笋盘,如果一面橱窗上都是,那嫩头凭什么等你去一眼发现,莫非其他橱窗前面的眼睛都是半瞎子?!当然不。


一年前和某购房者的对话实录如下:


问:“现在房子这么贵,眼看小孩要上学了,有啥楼盘推荐?“


答:“侬可以去你想要置业的区域淘淘二手房呀!“


问:“二手房啊?!“


答:“是啊,二手房肿么啦?!”


问:“二手房要一套一套去看唉!”


答:“但二手房至少比隔壁新盘要便宜2000一个平方米!”


问:“哦,好吧,我抽空去看看”


事实是,未来的一个月,她还是去了售楼处,因为“不高兴去一家一家店去一套一套找”,最终买了一手房,这个被溢价,很多时候是不是自找的呢。




【又没有足够购买力,又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一套一套淘房】,这个命题背后,我们为自己的懒惰又甘愿多支付了几十万呢?这能怪房价么,这能怪精怪的营销人发现了——懒惰生产力么?!


2


主观思维接受讯息,只听自己想听到的观点


我断断续续看完的那本【怪诞行为学】当中,还提到人有一种心里分检,即想要听到的讯息会自觉放大对他的信赖、找理由信赖,反之就是不信和不信的理由在几何级放大。




于是,我们每天被无数讯息和观点过滤或者滤过,但主观的意愿帮助我们在此其中进行“挑食”,克制不了却又不愿意承认。


比如,我们认为房价终于会跌的,这时候正好有调控的讯息,于是我们就开始盼星星盼月亮,偶尔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说不的声音,自然是不会被听进去的。


购房者愿意相信房价跌是可以找到理由的:


1、因为看着房价一路向上,和自己荷包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时候就算是谣言房价要跌,尽管还是和自己的购买力遥遥无期,但至少看到了缩短差距的希望,于是主观上放大了这种希望的可信度,并进一步放大了对于这种希望的欲望程度。




3、因为多空都有N多砖家,所以他们此起彼伏的观点博弈,只要你有一种倾向,所有与之相反的全部被轻易过滤,而把与之相同的全部收藏,不断累加之后倒也是一个有很多条款和理由的【房价会下跌的十大理由】不可推翻,但市场就是一个士兵强奸了一个农妇轻而易举。


4、所谓人以群分,一群买不起房子的聚会在一起,谁会抛弃和背叛组织和信条呢?于是就像广东路上长期自发形成的股市讨论群,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鼓劲,说着房价终有一跌的理由,中国人的团结只有在意淫中是真实的、可靠的。


3


从业者踏空的理由,只能怪“知识不是力量”


房地产从业者,有10000条理由证明他一定比普通老百姓专业,但没有理由证明他一定不会踏空,理由更简单,就像被背后一枪弥留之际叛徒对你的宣判:“你知道的太多了!”


N年前和公司研展部负责人聊天,他的话或者他为自己踏空寻找的理由看起来很无奈但情有可原——


“我们做研究的,每天看到那么多数据,楼市的疯狂已经完全非理性了,怎么敢买啊?!”


说这句话的人不重要,说这句话的时间背景是2004年,今天他依然没有买房或者说依然没有成功置业。




那些年不敢在投资市场买入的,一句理由是“RSI都90几了,还买进不是找死啊?!”


但事实是股市疯狂时候,RSI都贴着天花板了还是每天涨停板,反之想要抄底的那些技术人士,最终死于“RSI才15怎么还跌不停啊?!”


对如上观点无奈的鄙视其实很简单:“如果什么都可以通过技术指标,那投资还怎么会有输家,那些指标又不难学会?!”


楼市的道理一样,“内环都10万了,不是一直说上海以后内环中环外环是1(万)2(万)3(万)么,早晚要暴跌”


结合第二段落的心理特征,因为希望房价跌,于是我们找出各种理由来论证不跌是不可能的,于是“东京不是号称不跌么,香港不是号称不跌么,上海呢?”


这个语调,来自于高仓健著名的【追捕】,但至少目前市场没有配合这种看起来合理的逻辑或者说逻辑盼望。




前两天,有个专业群的朋友号召大家尽快在内环置业,赞同者大大有之,但不晓得付诸行动并成功者有几何。


黄莺莺那首著名的【宁愿相信】,就是我们所有的无奈之源。


开通房产圈:评评谈谈才是ZHEN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