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VS学位房之争深圳版:有朵“花”500万都买不到

发布日期::2017-03-15浏览次数:464

摘要:有一对深圳的情侣准备结婚,他们在商量一件事...... “亲爱的,我们快结婚了,要不我送你一样东西吧,你想要啥?” “我想要一朵花......” “可以啊!(心里窃喜,买花能花几个钱,嘻嘻)玫瑰?香水百合?” “我想要百花” “百花?什么来的?” “百花片区的学位房啊,亏你高中还是读实验中学的,这都不晓得啊!以后结婚了肯定要准备学位房,你看我要礼物都不只是为了我自己啊~” “那里好贵哇,我在那毕业又怎么样......” 最近网上一个段子热传:清华北大的学历都已经不值钱了,但学区房却越来越值

有一对深圳的情侣准备结婚,他们在商量一件事......


“亲爱的,我们快结婚了,要不我送你一样东西吧,你想要啥?”


“我想要一朵花......”


“可以啊!(心里窃喜,买花能花几个钱,嘻嘻)玫瑰?香水百合?”


“我想要百花”


“百花?什么来的?”


“百花片区的学位房啊,亏你高中还是读实验中学的,这都不晓得啊!以后结婚了肯定要准备学位房,你看我要礼物都不只是为了我自己啊~”


“那里好贵哇,我在那毕业又怎么样......”


最近网上一个段子热传:清华北大的学历都已经不值钱了,但学区房却越来越值钱。而在深圳,学区房的身价,也明显高出其他房源一大截。


所谓学位房,就是名校或优质学校招生区域内的住宅,深圳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住宅对应哪所小学或初中,就基本决定了孩子能入读哪所学校。


说起深圳的学位房,最有名的莫过于福田的百花片区,这里有双实验学位房(实验小学+实验中学),还有荔园小学、百花小学等等“名校”。




有了名校傍身,价格自然是顶级的,拥有双实验学位的国城花园,1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目前单价都在每平方米12万元左右,还有一种传说中的44平方米小户型“上车盘”,记者询问了多家中介发现目前无人放盘,要是有人放卖价格也绝对会超过500万元。(注:一般而言,学区房面积越小单价越高)




虽然拥有过千万的身价,但百花片区的房子并非传说中的“豪宅”,这里的建筑多数都为上世纪90年代的高层,例如南天二花园,外型像极了大学宿舍,更别提有什么山海景观。


据家家顺数据统计显示,深圳重点学位房价格大概为其他房源价格的1.2倍左右,甚至更高。此外,深圳四大名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高级中学、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对应的初中部周边的楼盘,因为教育质量好,周边小区即便陈旧而且有些是楼梯房,但价格多为每平方米7万以上,甚至有部分小区均价超过10万元。


导致学位房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与优资教育资源稀缺有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夙愿,当家长有能力的时候,更加舍得将金钱花在好的教育资源上,再加上学位房始终还存在居住功能,因此可以说是有两重优势,价格易涨难跌。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


将学历、学区、就业、购房等概念进行捆绑,本身也体现了大城市的一些焦虑症。而此类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和学位房有关系。后续对于学位房的管控政策需要继续,如何让学区房的溢价效应减弱很关键。比如说要限制学位房的交易时间和条件等,同时要不断均衡化教育资源,必要时候对于部分郊区市场适当进行教育资源的投入等。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


虽然优质学位房一房难求,但“优质人才”倒是越来越多。 “现在城市里路上随便走过的都是研究生......”


有了优质学位房,在很多家长心中就是孩子成功的关键一步:读好的大学,拿好的学历,找好的工作。但与优质学位房动辄“10万+”的价格相比,一份学历所对应的薪酬就真的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O2O招聘平台香草招聘此前发布了《2016年应届毕业生安全感调查报告》,对今年23694个应届毕业生样本的收入现状和生存状况展开了系统调查。报告显示,70%的深圳企业在2016年提高了针对应届生的薪资水平,来深工作应届生平均起薪以4494元占据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4859元)和北京(4746元)。其中,36.82%的深圳应届生月薪达到5000元以上。


有人这么算,深圳的白领月入1.2万,要不吃不喝12年,才能攒下国城花园44平方米单位的首付!当然,还要造出一个去住学位房的娃,但这开销......


清华北大毕业生在北京买不起房的故事


近日知乎的一篇《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北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的帖子被关注。这个话题在2016年7月就有了,但是却在今年3月被引爆。其中两位名清华毕业生的心酸回答成为了话题的引爆点。以下是他们诉说在北京买不起房的故事。


2017.03.07 清华本硕生的回答


清华本硕,工作两年多。


房价高涨的可怕在于,当我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创造力,上进,等等自身的能力,在北京好好生活下去的时候,现实却残忍地告诉我,你越来越买不起房了……


没毕业那会儿想的是,已经习惯了北京的生活,也喜欢这座城市,找的工作也是行业内全国顶尖的单位,有北京户口,薪水20w+,一切都挺理想的了。虽然自己家庭背景比较特殊,即父母均生过大病,家里已无积蓄帮忙付首付,但,自己多攒几年首付钱,多租房住几年就好了吧,也没什么关系。那时候觉得,不至于一个清华毕业生都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吧。


然而现在我却在这里怀疑人生,是不是像我这种家庭条件的孩子就不应该留在北京?是不是不应该选择自己喜欢却薪酬稍低且涨幅不大的工作单位?听得较多的话是,两家家长一起凑首付就好了。那么,单身就不该有对房子的渴望和需求吗?如果爱的人家境也不好,是另觅他人还是租房一辈子?可我的确有对稳定住房的渴望啊。租房确实有诸多不便以及风险,有同学突然被房东赶出来,房东按合约多赔了一个月房租毫不在意,区区几千块钱。有一个同学觉得北京的房价压力实在太大,年前辞了工作,现在准备动身去德国读博,不知道还回不回来。当年的奥赛金牌,极其聪明的一个人,觉得留在北京太难了。


有一个同学之前创业,16年上半年买了房,到下半年一衡量,房子大赚,创业小赔。再没坚持的动力了,不创业了,安心找了个稳定工作。


有一个同学家里青岛(楼盘)的,今年终于是下定决心知道在北京买房无望拿攒的钱付了青岛房子的首付准备回去了。


以上这些都是清华人。


我也想过,是不是还是我以及我举例的这几个人自身能力不行。


但臣妾实在是做不到哪,不是所有人都在金融或IT这种高薪行业,我已经身在这一行的最好的单位了,还能怎样?这行业也绝不冷门,至少中等吧。


想想确实是个挺大的笑话。小时候还觉得父母养育我很辛苦,以后要靠自己的能力买个大房子把父母接到大城市来住回报他们孝顺他们,家乡那个小城市环境脏乱差医疗水平低。哦,原来我认真努力了这么多年,使自己成为一个“栋梁之才”,连给我自己一个稳定的居所都给不了。


略有点偏题,但大约从上面的情形也能推断,这种生活压力对年轻人创造力的消磨,攒首付压力对生活品质的影响。


可能像我这种家境不殷实的人确实不是该留在北京的人吧。你看,我都开始产生这种念头了,房价对年轻人的思想影响有多深。


2017.03.08一名清华毕业生的回答:


看到清华这位兄弟的帖子,感同身受。一个清华毕业的,在行业顶尖的单位工作,也买不起房。很多人以为这位兄弟再工作几年,就能买的上。2年就来谈买房是搞笑。真以为大部分工作都跟it,金融一样工资来个三级跳?很遗憾,大部分人的工作工资都比较稳定。一眼能看到自己有没有能力买的起房。


开篇,我也谈一下自己,北京top医院的内科主治医师。给你们谈一下北京医生薪资,可能有偏差。但应该不会太大。


医生的职称有住院医师,主治,副主任,主任医师。但收入不是按这个分的,而是按住院医师,主管医师,主诊医师这么分。硕博毕业的住院医师5年左右,顺利的话能聘上主管医师,年龄一般在35-40,主诊医师大部分都在45岁之后。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本来写好的各个分层的工资情况,删除了,我就评价我自己。


目前工作五年,年薪20万+,加上整个家庭的存款,本来可以在北京首付一套80平米四环外的房子,本次暴涨以后,只能买5环60平米的房子。


来到北京一直没停过思考的就是买房。刚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年轻,收入低,可以等两年再说。后来思考的买一次房必会掏光家里的积蓄,父母退休后只有微薄的退休金,万一生病我拿什么去承担。我曾经算过一笔,我自己收入的60%要用来交房贷,抗风险能力非常差,一旦出现变故,就要卖房。我的收入不是跟随我的年龄增加而增加,有明显的分层,也就是在当上主管之前,我收入就是20+,当上主管之后,我收入能30万+,再之后是年代久远的主诊。所以我评估了自己的情况后,一直犹犹豫豫的没买房。


一起轮转的时候认识一个协和的8年制医生,真是年少轻狂,人中龙凤,不管从逻辑能力和知识上,都明显高出普通人一筹。他还是北京的土著,当时为60平米的婚房发愁。纠结了好久没买。后来微信上跟他聊过,也是一直发愁房子的事。


我身边的同事,也算是普通人眼中的精英,如果夫妻都是外地人,这几年,我就没看到有买的起房的,基本都是在租房。有一个同事,今年辞职,带着妻子去了燕郊。另一个同事准备在职博士念完就离开北京。身边能留在北京的,大部分都是女同事找本地土著嫁了,自己能买房的寥寥无几。


这几年也算奋斗过,每周工作70多个小时。直到今年身体出了点问题,过年在家的时候,再思考这个房子的问题。


为了买房,这几年基本紧衣缩食,没有旅游,没有锻炼,单位出租房一条线。娱乐全靠玩游戏看电影,手机用两年才换一次。


为了买房,一年才回一次家,觉得千把块的高铁费挺贵。


为了买房,我一直没买车。我觉得一辆车每年占用我3-4万的资金,太不值得。


什么创造力,都是狗屁,一切都是为了存钱。


我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操蛋。如果我买了房,至少我在当上主诊前,我还得过十几二十年这样的生活,还要祈祷我父母无病无灾活到80岁。


这真是鬼迷了心眼,为什么我非得在北京买一套房然后压榨我自己的一生。我要每年出国游一次,带上我的父母。


我要住在宽敞的房子,不用再被房东二房东恶心。


我要开着车子,不用再跟一群人挤地铁。


这一切只要我离开北京就能实现,所以我等我手中的课题做完,我就准备离开北京。


有时候看着学历比你低,收入比你低,能力比你差,只是早几年比你进京买到便宜房子的人在你面前嘚瑟房价暴涨,他的房子值多少钱,心里确实闷烦。现在释怀了,这几天又看到北京房价跳涨60万新闻,我心里只有感到搞笑。


涨吧,涨到天上去。


通篇牢骚,大家见谅。


北大清华毕业买不起学区房,还买学区房做啥?




@侯安扬HF: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房值钱?因为前者是兑现的业绩,没想象空间;后者是概念,可以炒啊


@邱国鹭:活学活用估值方法。


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难题:为何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


@Mr蒋静:学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学术,而在于朋友圈;学区房的最大价值也不在于学习,而在于朋友圈。从这一点而言,两者是相通的,是一致的。无论是学历,还是学区,无非都是混一个更好的圈子,获得更好的环境


@曹山石 :基金经理回答:为什么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学区房可以卖给下家,学历只能留给自己;学区房是家长垄断定价的,学历是企业老板市场定价的。


@向小田:为什么学历不值钱而学区房值钱?今天有人问这个问题。如果学历不值钱那么学区房应该也没啥用才对,表面上这么想是可以的。但是深层次一想,学历从来都是值钱的,说学历不值钱的,是没有用好学历。但是如果你让一个人连用好学历的资格都没有,那么他更要恐慌了,毕竟别人是没用好,他是没有,这是有和无的区别,不是多和少的区别


@黄鱼Veda这个问题很简单,学区房是资产,学历是求学的经历,有学历的人并不都有能力。所以说,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能力值钱所以学区房值钱,说到底还是学区房值钱。


网友热评


经济学原理已经不适用学区房了


国际经验,经济学中的国际经验是,售租比为200:1—300:1的区间是比较合理的,也就是你靠着房租17—25年能把购房成本收回来。


经济学原理自信满满地说,当售租比高于300:1,达到400:1、500:1时,房地产泡沫已经显现。你买个房子,靠租金40年才能收回成本,你有病啊?


经济学原理溜达到三环边上,看到一间售价1500万的两居室,每月租金12000,售租比1250,靠租金104年可以收回成本。


经济学原理溜达到三环边上,看到一间售价1500万的两居室,每月租金12000,售租比1250,靠租金104年可以收回成本。


经济学原理痴痴地站在楼下,打了几遍计算器,它反复跟周围的吃瓜群众确认,房主不是租户的亲爹乃至干爹,北京就是有许多这样善良的房主,以如此高投入、低回报的方式,进行着某种超越人类理性的活动。


经济学原理扔出了第二个金子般的理论,房价收入比。


北京的白领月入1.2W,要不吃不喝15年,才能积攒下一套老破小的首付。要不吃不喝30年,才能积攒下一套学区房的首付。


经济学原理翻翻白领们的工资条,看看北京的房价,自信地说“这明晃晃的泡沫你们还看不见吗,我就不信他们还能买房,又不是修长城,有这么拼么”。


他们真的有这么拼!


我的朋友春申君给出过一个逻辑——全国最富裕的50、60后家长们刮干淘净为80、90后的下一代在北京凑下100-200万首付,孩子们贷上200-300万贷款,在北京买下400-500万的一居小房子蜗居。卖掉一居的北京小家庭,拿出攒了几年的100-200万积蓄,贷上200-300万贷款,换一套800-900万的两居。卖掉二居的有娃家庭,拿出100-200万积蓄,贷上200-300万贷款,换一套1300-1500万的三居。卖掉三居的二娃家庭,拿出100-200万积蓄,贷上200-300万贷款,换一套1800-2000万的四居。


经济学原理一口老血吐在小白领的工资条上,他不懂这个世界。


不过,有一位已经住在百花片区的妈妈这么说:“我不是炒房! 我不是为了追涨! 我也不是为了自己!” 望着她女儿的背影和大大的书包,这位妈妈也不禁有点感慨:我也不知道,如果我没有去给她争取更好的环境和机会,她会不会错过什么,她会不会拥有不同的人生?


谁能给她答案?


来源:中国基金报、证券时报网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