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楼市火起来的这些年,逃离北上广的剧情总是在不断上演,媒体也特别爱传播这类案例,毕竟现在能够真正让读者走心的内容的确不多了。
不过作为一个房产类的自媒体,我其实挺反感将逃离北上广与楼市绑定在一起的。每个人都有去留的权利,你可以选择活在北京,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彻底离开。但这与房地产的关系可能并不那么大,为什么?
逃离北京,可能是你的想要的太多
学区房真的要买吗?好学校的确就那么几所,但如果说上不了名校直接推导出孩子一生的失败,我是绝对不能同意的。而且上不了名校,作为父母就得离开北京,自己的事业是不是也受到影响?作为高知父母,我想他们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孩子的成功,教育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教育好等于完美人生,恐怕还说不过去,孩子的成长过程有太多的因素决定,更何况是一套房子,还不能代表良好的教育。这样就轻言离开,未免有点让人看轻了“清北”。
清北父母可能的确给不了子女一座学区房,但你们为什么没想过,作为一名清北毕业生,你们的综合竞争力本身就超越了大多数父母,基于此,你们也应该有培养子女成才的一份自信。
对学区房的诟病,在笔者看来,是清北父母们想要的太多而产生的过度焦虑。
你们自身经历过激烈竞争,好不容易在这座城市立足,深知其中的艰辛,也正因为如此你们想为子女铺好路,直接享受优质资源而实现人生的成功。一代人的成功已属不易,但一代人要强加给自己两代人的责任,这担子实在不轻。买不起学区房,烦闷,回到二线城市,事业上心有不甘,不外如是。
对于清北父母来说,他们非常清教育能够让自己这代人晋升中产,但到子女这一代恐怕就未必了,只有自己在经济上有足够多的投入,才能让孩子能够起步时更具优势,但问题是作为父母,他们自身还无法真正立足,谈何为下一代保驾护航呢?
看清了现实未必是坏事,但因为现实过度焦虑却大可不必。有数据调查显示,借助学区房进入名校就读的学生,其的确要在各方面要优于非名校生,但这与“名校”本身并没有非常强的相关性,而是与下面因素有较强的相关性:父母良好的教育水平、非常重视教育、子女本身也非常努力学习。
换句话说,学校只是外因,起辅助作用,父母和子女才是内因,其主要作用。而这两者叠加的效果就形成了一种惯性错觉——名校出优生。
我想说的是,城市待久了,生活容易固化,心情也容易烦闷,这个时候你或许可以尝试不一样的感觉,比如去湖南张家界天门山的云雾缭绕中享受片刻的宁静,又或者让自己来一次彻底的释放,挑战下天门山全透明玻璃打造的“天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