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泰读《资治通鉴》3
关于写这个系列文的缘起,点这里可见。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没有解决好接班人的问题,又造成天下大乱,楚汉相争,刘邦和项羽两人的故事,给后世的各种小说戏曲评书电视剧电影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宝藏,因为太有戏剧性了。在本篇文章里,我们分享三个故事:
章邯
章邯是秦朝最后一个名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派大将周文西上,直接怼秦国本土,因为秦二世赢胡亥和赵高作死,搞得天怒人怨,民心不稳,于是原来六国各地纷纷反叛,周文的军队沿途像滚雪球一样扩大,到了函谷关(河南灵宝)的时候,已经有10万之众了。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秦军的主力还在北方抵御匈奴,嬴胡亥六神无主,召集御前会议说咋办咋办咋办?章邯建议,征调在秦始皇陵骊山做苦工的囚犯,还有各大贵族家里的家奴,发给他们武器,前往迎击。嬴胡亥同意,章邯领着这一支乌合之众,居然大败周文,可见秦人的战力,以及章邯的指挥才能。
章邯趁胜追击义军,公元前208年在渑池(河南渑池)又打了一个大胜仗,搞得义军因为压力太大,对战略战术意见不统一引发了内讧,吴广的手下田臧等假传陈胜的命令,把老大吴广给杀了。但田臧也没有活多久,他带领的大军,很快在敖仓(河南荥阳)被章邯屠灭。
章邯像一把利剑,直劈陈胜所在的陈丘(河南睢阳),沿途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义军死伤无数,陈胜亲自督战,都一败涂地,于是陈胜只好跑路,途中被他的司机庄贾给干掉了,庄司机拿着老板陈胜的脑袋向秦军投降。
可是,陈胜吴广早已经不是义军的主力,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的贵族拥戴芈槐的孙子芈心当楚怀王,楚军现在是反抗秦军的主力了。还有魏、赵、韩、燕、齐都死灰复燃。章邯只好一个一个收拾,他先去了魏国首都临济(河南陈留西北),大破齐楚魏联军,齐王田儋阵亡,魏王魏咎自焚而死,章邯追着残兵败将,到了东阿(山东阳谷),重重围困。
楚国大将项梁带军去救东阿的齐楚魏联军,项梁不愧是项羽的叔叔,居然把一直走在胜利道路上的章邯给打败了,章邯退到濮阳(河南濮阳),又被项梁击败。项梁继续追击,在定陶(山东定陶)又一次把章邯打得大败。项梁觉得秦国蹦跶不了太长时间了,因为嬴胡亥仍在作死,除了杀了大量皇亲国戚,继续横征暴敛外,他居然在赵高的忽悠下,把李斯给腰斩了,这可是帮着他老爸嬴政统一天下的人,也是唯一能挽救秦国灭亡的人。令人扼腕的是,胡亥和赵高这俩货干掉李斯屠杀李斯全族的时候,李斯的儿子李由还在前线冒着枪林箭雨和楚军干,不久被项羽和刘邦的联军击破,李由战死,真是作孽,后方把他老爸和家人都杀了,李由还在前方浴血奋战。项梁觉得,你们这些秦国大将还打什么打,为了那个神经病胡亥和杀人狂赵高,你们值得吗?
项梁开始骄傲起来。但危机正在集聚。
秦国到底老底子厚,嬴胡亥虽然作死,但还是给章邯派了不少生力军,章邯展开反攻,楚军崩溃,项梁战死。章邯觉得楚国的主力算是完了,现在该收拾赵国了,于是他带着大军北渡黄河,一路势如破竹,攻下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的残兵败将在赵歇、张耳的带领下逃到巨鹿(河北平乡),被章邯大军和赶来的王离大军团团围困。章邯从滏阳河渡口修了一条甬道,运输粮饷给围城总司令王离。这个甬道是秦朝版的高速公路,路两边修筑高墙,即可防备敌军突袭,又没有红绿灯。王离粮饷充足,兵多将广,攻巨鹿甚急。
公元前207年,楚怀王芈心把剩下的楚军搜罗一空,派宋义和项羽带兵去援救巨鹿,巨鹿那边盼援兵都快疯了,但宋义不急,他想让秦赵两军先杀个两败俱伤,无论秦军胜还是败,肯定元气大伤,他可以捡个便宜。于是他行军得很慢,甚至在安阳(山东曹县)按兵不动了四十六日,项羽催他,他还生气,说以后谁猛如虎狠如狼桀骜不驯他就杀谁。
比虎还猛比狼还狠桀骜不驯的项羽很懊恼,跟亲信们说,今年粮食歉收,将士们都没啥吃的,宋义却天天大张筵席在那扯蛋,他想在秦军赵军之间渔翁得利,可是如果赵军败了,秦军只会更强,到时候我们再和秦军打,肯定是个死!大家觉得项羽说的对,说我们都听你的。于是项羽把宋义杀了,率大军度过漳河,把船凿沉,锅碗瓢盆全砸了,军营也烧了,只留三天干粮。破釜沉舟是一个信号,要是打不过秦军,大家也别想活了。
项羽带着楚军,大战王离和章邯,九战九胜,当时巨鹿边上还有其他齐、燕等国家派来的援兵,由于大家害怕秦军的战斗力,都不敢上去支援,他们眼睁睁看着楚军杀声震天,开挂的楚兵以一敌十,把那么强悍的秦军打的一败涂地,秦大将苏角战死、大将王离被捉、大将涉闲自焚,大将章邯逃跑。各国援兵一个个面无人色,战斗结束后,项羽召见各国将领,大家一到辕门,不由自主的双膝跪倒,匍匐而前,都不敢看项羽。巨鹿一战,奠定项羽一生基业。
章邯带着败军,固守棘原(河北平乡南),派秘书长司马欣专程回咸阳汇报,请求支援。司马欣在赵高的宰相府门房等了三天,也没有见到赵高,越等心里越发毛,打听了一下,觉得赵高对他们正在酝酿阴谋,于是赶紧返回前线,都不敢走来时的道路,赵高果然派了人去追捕他,但已经来不及。
司马欣回到军前,跟章邯说,现在朝中是赵高话事,没有其他人能做决定。我们胜了,赵高一定嫉妒,我们败了,一定背黑锅。章邯恐惧。这时候,赵国的陈余也给章邯写了一封信,说白起牛逼吧?被迫自杀了。蒙恬牛逼吧?被迫自杀了。你比他们还牛逼?何况你现在还败了。你们集团总部高层乱成啥样子你也知道,肯定会让你背黑锅的,你还是投降吧。
章邯犹豫,派人秘密觐见项羽,谈判投降条件。正谈着,项羽派军急攻秦军,三度大破秦军,真是恶性循环,越犹豫,就越没自信,就越打不赢,就越没自信,最后章邯在洹水南岸投降,这个地方正好是商朝的废墟(河南安阳西小屯)。他一投降,秦朝也就废了。章邯见到项羽,居然哭了,说他如何被赵高迫害如何没办法。项羽封章邯当雍王。然后带着大军向函谷关进发。
公元前206年,章邯的部队还有20多万,作为伪军,也跟着六国的大部队开拔。六国将领和士兵很多都曾在秦国关中做过苦工,还有不少人路过关中的时候,秦国官吏对他们都很凶暴,可以理解,当时秦国是战胜国,全国上下肯定有不可一世的对六国人充满了鄙视的表情包。现在报复的机会来了,他们对秦军士卒横肆凌辱,秦军上下一片怨恨,因为他们投降,是被章邯逼的,以前他们都是追着六国的loser打,一仗下来杀对方好几万,现在受这种气,另外秦军将士也担心如果函谷关没打下来,秦政府把他们的父母妻儿都杀了,于是军心不稳。项羽担心到了函谷关,这些秦军一哄而散,影响战局,就在新安(河南新安)夜袭秦军,坑杀秦军二十余万。就剩下章邯、司马欣、董翳等几位高级将领。他们做了秦国的叛徒,可以理解,但他们做了战友的叛徒,不可饶恕。
秦政府在刘邦和项羽的联手打击下灭亡。赵高先是把嬴胡亥杀了,自己又被赢婴干掉,赢婴算是为父嬴扶苏报仇了,本来秦始皇的遗诏是让他爸爸扶苏继承皇位,赵高假传圣旨,让扶苏自杀。项羽在咸阳大封诸王,打发刘邦当了汉王去四川,把关中分了三国,让三个降将,章邯当雍王、司马欣当塞王、董翳当翟王,哥仨给我挡住刘邦,别让他再回中土了。
但项羽前脚刚走,刘邦后脚就回来了,三王根本挡不住,就像韩信所分析的那样,当初这哥仨带着秦国子弟兵在外征战多年,伤亡无数,还裹挟着他们投降,最后全被坑杀了,就剩下他们仨,秦国遗民,对他们恨入骨髓,根本不会支持他们,手下将士也很担心再次被出卖,士气低迷。果然,章邯在陈仓(陕西宝鸡东)被刘邦杀得大败,在好畤(陕西乾县好畤村)又被杀得大败,最后撤到废丘(陕西兴平),被重兵包围。司马欣和董翳投降。
公元前205年,废丘被围一年后,汉军决运河水灌城。在古代,用水灌城是个很缓慢的工程,但汉军还是完成了,可见大伙儿干掉章邯的决心有多大。城破,章邯自杀。曾经无坚不摧的章邯将军的下场告诉我们,军事是政治的延伸,一塌糊涂的政治环境下,是没有办法有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的。而战力是士卒的用命,丧失了部曲的信任,再伟大的名将也是死路一条。
陈余VS张耳
陈余和张耳是刎颈之交,就是朋友关系好到能为对方自杀的程度。俩人都是魏国大梁人,秦国灭魏后,听说这俩人有才华,可能成为帝国的威胁,就通缉他们,两位好基友隐姓埋名,逃到陈丘,当街道管理员。有次陈余得罪了街道办事处主任,被当众鞭打,陈余怒了,虎落平阳被犬欺啊,想动手,被张耳用脚偷偷踢了一下,制止了。后来张耳跟陈余说,我以前跟你说什么?忍!你现在为了一点点小侮辱,去跟那种小屁官拼命?陈余恍然大悟,非常感谢张耳(其实这也是一种胯下之辱啊)。
陈胜起义后,带着大军到了陈丘,陈余和张耳就去找陈胜,说你别这么急着当王,应该让六国复国,这样秦军的敌人增多兵力分散,你就可以趁机推翻秦朝了。但陈胜不听,当了楚王,爽过再说。当然爽的代价,我们前文已经说过了。
陈余和张耳劝陈胜派兵攻击故赵国土,此计陈胜听了,派了自己的哥们武臣当司令官,张耳当左指挥,陈余当右指挥。在这俩人的辅佐下,武臣地盘抢了不少,公元前209年,武臣自己称赵王,让陈余当三军总司令掌握兵权,让张耳当右丞相掌握政权。
公元前208年,武臣的大将李良收服常山,回到邯郸复命,看到武臣姐姐参加饭局回来,远远一看那排场,李良还以为是武臣本人呢,赶紧下马跪在路边拜谒,武臣姐姐喝高了,以为跪在那儿的是个普通将领,于是只派了一个骑兵过来致意。李良是武臣的头号马仔,地位在社团里面还是很高的,从地上爬起来后,回顾他身边的小弟,觉得很羞愧。有个小弟说,以前武臣在社团里的地位还没有您高,现在当了王,连他姐姐都不肯下车见您,将来天下平定,更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不如先干掉他。李良之前曾收到嬴胡亥的劝降信,革命理想已经有点动摇,又受到侮辱,手下再一挑唆,怒火上冲,派人追杀了武臣的姐姐,他率军闯入皇宫,把武臣给杀了。所以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不能喝高,碰到别人跟你打招呼,一定要更加客气的说:嗨,您好啊!
陈余和张耳因为平时广交朋友,消息灵通,听到风声立刻跑了,收集残兵败卒数万人,把李良击败。又找了一个故赵国王家的后裔赵歇当国王。前文说道,公元前208年,章邯大军攻赵,陈余张耳和赵歇,都逃到巨鹿,张耳和赵歇固守待援,陈余出去张罗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几十万的秦军势大,王离攻击邯郸甚急。张耳不断催陈余救援,但陈余觉得自己就那几万人,兵力有限,不敢轻举妄动,张耳由失望转为愤怒,找了张黡、陈泽去责备陈余,说咱俩是刎颈之交,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大家死在一起都可以,那为啥不一起攻击秦军,还有十分之一二活命的机会?陈余说,强攻只会白白牺牲我们的军队,有什么意义呢?以后更加没有人为大王和你张耳报仇了。死很容易,但得有意义啊。张黡、陈泽说我们愿意一起死,陈余无奈,交给他们五千精锐,攻击秦军,结果无一生还。张黡和陈泽倒是讲义气了,但那5000个神风突击队员死的真是冤。
各国援兵纷纷赶到,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带着一万多人来了,但都怕秦军,紧挨着陈余扎营,没人敢主动出击。等到项羽来了,九战九胜,把秦军干翻,张耳和陈余才见面,张耳责备陈余不肯发动攻击,还怀疑张黡、陈泽这两个好兄弟是陈余干掉的,陈余气得差点晕古七,你儿子也在城外也不敢打,你怎么不说他?死也得有意义啊。你还怀疑我杀了张黡、陈泽?我是那种人么?你是不是觉得我在城外不敢进攻秦军,就想当个总司令?陈余一赌气,要把将印交还给张耳,张耳吃了一惊,不敢收。陈余去上WC,张耳手下说,上天给你东西,你不要,反而会被上天惩罚。(原话是“天与弗取,反受其咎”)陈余把印信给你,这是天意,你不接受,违反天意,也会受到惩罚,还不赶紧收下!于是张耳收下印信,接受所有军队。
陈余从WC出来后,发现张耳真的收下了印信,也不挽留他,十分痛心,耳边响起张雨生的一首歌《最爱的人伤我最深》,“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教人无助的深刻,点亮一盏灯温暖我无悔的青春,燃尽我所有无怨的认真”(不好意思有点穿越,这段整段垮掉了。)
陈余一直走出大厅,带着几百亲信,沿着滏阳河打游击,继续抗秦。这俩刎颈之交,掰了。
有时候,不要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
有时候,亲兄弟,明算账,磕过的头没有签过的字重要。
张耳有了兵,跟着项羽打进了关中,公元前206年秦国灭亡,项羽论功行赏的时候,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和原来的老板赵歇平起平坐。门客跟项羽说,张耳和陈余都是赵国复国功臣,张耳既然当王,陈余不能不理。项羽勉为其难的把南皮(河北南皮)周边三个县,封给了陈余,让他当了个候。
陈余愤怒得快爆炸了,说我和张耳的功劳一样大,为啥他是王我是候?但他不去打项羽,而是动员了他的三个县的民兵,去攻击张耳,张耳大败,投奔刘邦。陈余把赵歇接回赵国,成了赵国的CEO。
公元前205年,刘邦要掀起反项羽的人民战争,自然要团结大多数军阀,他希望赵国出兵,陈余说,你把张耳杀了,我们就出兵,刘邦找了一个跟张耳长得差不多的的人杀了,把人头送给陈余,赵国才出兵。但没多久,陈余发现张耳还活着,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刘邦!他带着赵国,离开了刘邦的阵营。
刘邦派韩信去收拾赵国,张耳也带着部队去增援韩信,他和陈余,注定是相爱相杀的一对CP。
公元前204年,韩信和张耳带着几万人攻打赵国,赵歇和陈余带着二十万人,在井阱关(河北井阱县北)严密防守。陈余的手下李左车提出建议,说韩信和张耳远道而来,粮秣转运困难,你给我3万人马,我从小道出击,切断韩信的粮道,你们只要在井阱关坚持10天,我就能把韩信和张耳的人头给你快递过来。陈余一向认为自己是正人君子,他的军队是仁义之师,不想用奇谋诡计,说韩信的军队人又少,又疲惫,我们堂堂正正,只要迎头痛击他们就行了。
但韩信却不想按照陈余的剧本表演。他选了精锐骑兵两千人,每人手持一把红色大旗(红色是汉军的logo色),埋伏在附近的山头,又让张耳带着1万人背桃河水列阵,赵军一看,笑cry了,尼玛懂不懂兵法啊,背水列阵是一种绝地呀。本来你们人就少,还傻逼!赵军大开营门,全军出击攻打汉军,汉军背后就是桃水,无路可退,只有死战,僵持之时,韩信的两千精锐骑兵飞奔到赵军营垒,把赵国的军旗都换成了汉军的红旗。
赵军扭头一看,发现城头变幻大王旗,以为老窝被端,后路已无,军心震撼崩溃,大家四散逃命,汉军生擒赵歇,斩杀陈余。
有时候觉得再胜券在握,也得胜了才能笑。
韩信和张耳风生水起,老板刘邦却再一次被项羽打的一败涂地,他逃到韩信大营所在的修武(河南修武),没有通知韩信派车来接然后住五星级酒店,而是不声不响,在一家小客栈住下,第二天一早,自称汉王使节,去了韩信和张耳的司令部,韩信和张耳还没有睡醒,刘邦直闯卧室,拿了印信后就紧急召集军事会会议,把各个将领的职位和工作都做了调动,韩信和张耳起床,才知道来得不是使节,原来是刘邦本人。这时刘邦已经取得了两人的部队,他让张耳巡行各地,加强故赵国的战备,让韩信当宰相,向东攻击齐国。
刘邦虽然出身地痞流氓阶层,不识字,但他是中国最伟大最传奇的君王之一,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就是他的写照。他还有有敏锐的嗅觉和绝佳的判断力,是个政治天才,要是他当晚去了韩信的大营,一晚上的时间,足够酿成叛变阴谋,因为他身边一兵一卒都没有,而韩信和张耳则兵权在握,杀刘邦跟杀条狗没有区别,即便不杀,把他关起来,以刘邦的命令控制关中,刘邦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半壁江山,就都变成韩信和张耳的了。刘邦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夺了兵权,重新调整了大家的职务,但仍然让张耳负责赵国,让韩信升官当宰相,两人兵权虽被夺有点被侮辱的感觉,但对刘邦仍死心塌地。
公元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刎。已经当上赵王的张耳病故。他的好搭档韩信,公元前196年,在长安长乐宫悬钟的房中,被吕雉下令处决,灭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陈平
陈平是阳武(河南阳武)人。家境贫困,但喜欢读书,年轻时乡村有祭神大会,陈平负责切肉,切得很均匀,老一辈人很满意,说陈小兄弟可以啊,可以胜任宰割祭肉这个职位。陈平说,将来我宰割天下的时候,也会跟今天切祭肉一样,让大家满意哒。
天下大乱后,陈平先去了魏国,担任交通部长,向魏王魏咎提了点建议,因为没有被采纳,就发了点牢骚,结果被人打小报告,陈平看情形不对劲,就悄悄溜走了。公元前205年,他又去了项羽那里,项羽派他讨伐叛变了的殷王司马卬,陈平用压力,让司马卬悔过投降,项羽奖励了陈平黄金四百八十两。但这奖金陈平还没有来得及花,司马卬又投降了刘邦,项羽大怒,尼玛联手骗佣金啊!项羽要找陈平麻烦,陈平把他的官印和奖金,派人还了项羽,自己就带了一把剑,去投奔刘邦。魏无知把陈平推荐给刘邦,刘邦和陈平聊完之后,觉得这是个人才啊!于是让陈平当了亲信侍卫(参乘)和军法监察官(典护军),要知道,不是官越大权力越大,而是谁距离最高领导人近谁权力大,不然也不会有《二号首长》这本书了,陈平离刘邦近,还有检查军纪的权力,这让同事们一片哗然。
周勃和灌婴对陈平很不满,找到刘邦,说陈平虽然长的很帅,但是人品很渣,他在家的时候,和嫂子通奸,魏国混不下去,又逃到西楚,西楚又混不下去,逃到我们这里,大王你让他当军法监察官,他居然卖官鬻爵,给他钱多的,他给好位置,给他钱少的,他给坏位置,这个是一个反复无常人品很坏的叛徒,大王你要查他。刘邦很生气,责备魏无知,说踏马的你给我推荐的是啥烂人?魏无知说,大王,就算一个人有崇高的美德,但如果他没有办法帮你打赢项羽,那有啥用?我推荐陈平,是他的谋略厉害,至于他跟嫂子通奸收受贿赂,跟你用他的谋略有啥关系?
刘邦又去骂陈平,陈平说,我光棍一人,家里又穷,不收钱活不下去,我的建议如果有用,就请大王用我,如果没有价值,那些金银仍在那里,你没收好了,我辞职。刘邦一听,居然向陈平道歉,不好意思我给你的官太低钱太少了,擢升他当总监察官(护军中尉),还给了一大笔奖金,将领们一看,也不敢再打他的小报告了。
陈平一共给刘邦贡献过六次奇计:
第一次,公元前204年,让刘邦拨了笔巨款,黄金四万斤,到西楚挑拨离间,说项羽的大将钟离眛、龙且、周殷跟着项羽干了这么多年,都封不了王,很不爽,想和刘邦合作杀掉项羽。这几个哥们,可都是和项羽并肩血战过的,项羽虽然没有杀掉这几个大将,但对他们也没有像以前那么信任了。
第二次,项羽的使节来荥阳,陈平搞了一桌最昂贵的酒席招待,可一见面,懊恼地说,我原来以为你是亚父范增派来人,谁料你是项羽派来的。将酒席撤下,换了一桌粗茶淡饭。使节回去告诉项羽,说刘邦那边很看重范增,这又让项羽起疑,对范增的建议开始不怎么采纳,范增发现项羽对他有戒心,悲愤的辞职了,在回老家的途中,背上的疽疮复发,病故。
第三次,在项羽的围困下,刘邦所在的荥阳已经不能坚守,陈平建议假投降,让替身纪信坐在汉王的专车,插着王旗,缓缓驶出东门,说没粮食了,我投降。西楚的大兵们已经苦战多年,终于看到了战争结束,纷纷离开阵地,涌到假刘邦边上,要围观这历史的一幕。刘邦则抓住机会,带着几十个骑兵,从西门逃走了。
第四次,公元前203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广武(河南广武),韩信派了使者来,申请当代理齐王,刘邦气的鼻孔冒烟,跟使者说我被困在这里,日日夜夜希望韩信来救我,小韩却跟我谈条件想当王?陈平偷偷踹了刘邦一脚,跟刘邦说,我们困在这里,有啥能力阻止韩信当齐王?既然人家开口,我们就得顺水推舟的同意,让他至少保持中立,否则我们就惨了。刘邦恍然大悟,故作大气的说,韩信平定齐国,那就应该当齐王,还代理什么?大丈夫要当就当正的,这也是韩信后来一直在刘邦阵营的主要原因。
第五次,公元前201年,得了天下的刘邦不放心韩信,越想越担心韩信造反,手下建议立刻攻击韩信,但陈平说,您的兵没有韩信的精锐,将没有韩信的能打,打什么打?这样,你去云梦(湖北安陆)旅游,路过陈丘(河南睢阳)的时候,你接见一下各地的领导,这很正常啊,陈丘是韩信的管辖地,他觉得你不过是去云梦旅游路过陈丘,肯定来觐见,到时候你把他抓起来就好了,根本用不着大动干戈。刘邦用了陈平之计,果然把韩信从自己的封国抓到了洛阳,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贬为淮阴侯。
第六次,公元前200年,刘邦攻打匈奴,因为牛逼哄哄,主力还在后面,自己先到了平城(山西大同),被匈奴单于栾提冒顿以40万的骑兵包围在了白登,七天七夜,传递不出任何消息,陷落就在旦夕,刘邦又用了陈平的计策,派了秘密使节,找了冒顿的皇后,送上礼物,可能还答应了一些条件,皇后说服了冒顿解围了一个城角,陈平和刘邦从城角偷偷溜出。
刘邦封陈平为户牖候,陈平推辞说,我没啥功劳,刘邦说,我用你的计谋才取得胜利,这不是功劳是什么?陈平说,如果不是魏无知推荐我,我也见不着您啊。刘邦说,你这才叫不忘本,又赏赐了魏无知。你看,想要成功,还需要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