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就别买京沪深的房子了?︱DK分享

发布日期::2017-03-24浏览次数:260

摘要: 前两天,很爱买房的吴晓波先生,写了篇「革自己命」的文章,《90后就别买京沪深的房子了》。转发纷纷,被。 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建议同学们不要买房。」 只看标题不看文章的人,大概还会这么问:吴老师,你说不在京沪深买房,那我就听我妈妈的话,回老家小县城去做公务员了,好不好? 吴晓波是有回答的:「不买京沪深的房子,不意味着逃离京沪深……」 他是不是在唱衰楼市?其实,我也很想看他唱衰的样子。 但是,如果你去问吴晓波:吴先生,我不逃离,京沪深的房子看来是买不起了,那我能不能在京沪深边上的城市买房,比



前两天,很爱买房的吴晓波先生,写了篇「革自己命」的文章,《90后就别买京沪深的房子了》。转发纷纷,被。


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建议同学们不要买房。」


只看标题不看文章的人,大概还会这么问:吴老师,你说不在京沪深买房,那我就听我妈妈的话,回老家小县城去做公务员了,好不好?


吴晓波是有回答的:「不买京沪深的房子,不意味着逃离京沪深……」


他是不是在唱衰楼市?其实,我也很想看他唱衰的样子。


但是,如果你去问吴晓波:吴先生,我不逃离,京沪深的房子看来是买不起了,那我能不能在京沪深边上的城市买房,比如北京边上的天津,上海边上的杭州?


北京边上,就只剩下两三个区县市还没限购,现在不是要不要买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资格买的问题。


上海边上的杭州,今天下午刚拍了一块地——在萧山,一个从前盛产萝卜干的地方,如今是人参了。楼面地价是创了萧山的新高,3万/平米,严实地贵过周边的在售房价。当然,周边的在售新房价格,是「政府指导价」。现在,不是要不要买的问题,而是买得到买不到的问题。


如果,你再去问吴晓波:吴同学,我是很有钱的90后,买房对我来说很轻松,你说不要在京沪深买房,是不是买了会跌?


他会不会跟你说,京沪深,是中国房地产永远的红太阳?他没有写出来,明天录视频节目的时候逼问他一下。


据说,面对高企的房价,不少人主张「鸡汤疗法」——生活中不止买房,还有诗和远方。


吴晓波的「鸡汤文」,没有讲诗,也没有讲远方,而是说:总有一天,上帝派到镇守京沪深的那些年轻人会习惯,不买房子,丈母娘照样得把女儿嫁给你。


当然,这是我编的。但是,时代,总是在变。不正常的房价,会把我们大多数人,变得更正常,包括买房这件变态的事情,也包括租房这件正常的事。


刘德科PM10:30,Mar.25th,2017


90后就别买京沪深的房子了


文︱吴晓波


1st


那天马佳佳来杭州,我们在静逸别墅的大樟树下喝茶,我问她,你买了北京的房子吗?


她微微地笑,不做答。


2014年2月,马同学去万科演讲,说,我们90后不买房。


她做演讲的那会儿,北京房屋均价3.54万元/平,与2012年相比,上涨整整一倍。此后经历调控,微有震荡,接着连续18个月环比上涨,到三年后的2017年2月,均价达到6.07万元/平,仅在过去的五个月间,涨幅就达15.6%。昨天(3月22日),北京市宣布,首套房贷利率优惠收窄至95折,这意味着房贷政策进一步严控。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里尔克写下这句诗歌的时候,心里应该没有想到北京的房价,但在今天读来,却好像是一个很恶作剧的玩笑。


2nd


还是回到2012年。


那年,全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048元。如果你碰巧进入了一家非常慷慨的大公司,税后月薪达到1.6万元,不吃不喝,只靠呼吸PM2.5值很高的空气活着,可以买得起一平米的北京房子。


到2017年,你必须要找到一位肯付你6.07万元月薪的雇主。当然,这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前几天,咪蒙同学的助理月薪达到5万元,就已经溅起一片惊艳般的欢呼。


我再继续算账。


如果你购买一套价值1000万元的房子,向银行做七成、三十年按揭,月均还款37150元。如果做五成、三十年按揭,月均还款26536元。


首付的700万元或500万元,足以压垮全国90%的父母。


而在未来的三十年里,背负月均还款3.7万元到2.6万元,对于90%的90后而言,都恐怕是一个了无生活质量及乐趣的人生。


所以到今天,不是你拒绝买房,而是你不应该再买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房子了。


这是我第一次建议同学们不要买房。


3rd


超级大都市的房子,与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无关。


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国景象。


看过《穿Prada的女魔头》,你应该还记得海瑟薇扮演的那位刚刚毕业的女助理安迪,她不但要加班加点地工作,忍受女魔头的种种刁难,还要厚着脸皮向父母借钱付房租。如果你有她的电话可以去问一下,她应该也买不起纽约的房子。


可是她死活也要留在纽约。


几年前,《纽约时报》做过一个“你愿意生活在城市、市郊还是乡村”的问卷, 84%的人表示对纽约满意或非常满意。也就是说,像纽约这样充满大城市弊病的城市,人们却依旧欣然向往。


同样是纽约移民的雅各布斯出过一本《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书中充满了对现代大都市的批判和不满,不过她也承认,人口稠密会加速知识的产生,她由此提出了“知识溢出”这个新名词。


美国专利问题专家亚当·贾布的研究表明,一个发明者常常受到同区域其他发明者的启发,对同一城市专利的引用次数是其他城市的十倍。他还计算出一个公式:城市人口密度每增加50%,人均生产力就可以增加4%。


所以,不买京沪深的房子,不意味着逃离京沪深。那里仍然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是梦想野蛮生长的伟大而邪恶的容器。


还记得《应谐录》里的那个故事吗——一个盲人过桥,失足,抱住桥柱大喊救命,路过的和尚说,桥下并没有水,“放下是实地”。


京沪深的房子就是那根“桥柱”,它不决定你的价值、未来和生死,人生无比辽阔,放下即是实地。


4th


90后不买京沪深的房子,并不是说,高企的居住成本就是合理的,它当然是一个应该被不断诅咒的现象。


每一位城市管理者都清醒地知道,一座城市的活力,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年轻的人、热钱和新技术,而年轻人是其中权重最大的。如何降低他们的居住成本,是城市管理者的职业道德所在——如果他们的血管里还流着“道德的血液”的话。


柏林是当今欧洲的“创业之都”,2015年,欧洲创业投资共118亿欧元,其中,柏林就吸引到21亿欧元,远多于伦敦、巴黎和斯德哥尔摩。


可是柏林的居住成本却不高,年轻人花费工资的五分之一大概就可以租到满意的房子,在2016年,柏林公寓每平米租金的平均价格只有9欧元,要知道德国的人均年薪约为4万多欧元。


柏林的办法有三个。


其一,提供大量“社会住房”——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廉租房,由柏林市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建造,供低收入者使用。目前柏林约有22.5万套“社会住房”。凡是个人年收入低于1.7万欧元,两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5万欧元的就可以向所在区政府申请“居住资格证”。


其二,提供住房金补贴,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居民就有权享受“住房金”,其能够享受多少则取决于收入、房租、生活负担以及家庭成员人数等多种因素。柏林现有27万多户家庭享受这一补贴。


其三,在租房契约中,政策性偏向租房者,政府明文规定,租房合同一旦签订,合同内不得涨房租。


我曾经问过一些政府官员:效法柏林的这三个政策,对我们大帝都、大魔都和大深圳政府而言,有多大的难度?


在2016年,北京市的地方财政收入5081亿元,上海市6406亿元,深圳市7901亿元,都算得上富可敌国了。如果房价实在降不下来,可否在廉租房、住房金补贴及对租户的政策保护上有所作为?


被我询问的官员们都像马佳佳同学一样,微微地笑,不做答。


Or by a cyder-press, with patient look,


Thou watchest the last oozings hours by hours.


周一至周五推送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