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禁售公寓,各地跟进可能性低

发布日期::2017-03-28浏览次数:141

摘要:3月26日,北京市四部门联合发文,禁售公寓。想知道调控全部内容的朋友,可以在文末查看。 这次北京禁止散售商办产权的物业,主要就是针对那些按居住功能建设的、所谓的“商住房”或“公寓”产品。 其实此前上海也有类似政策,总的来说主要是这两大城市住宅长期供不应求,再加上各种严苛的购买条件,导致市场的部分需求转移到了类住宅产品上,商办类物业也出现了价格暴涨的情况。 公寓这类商办性质的物业其实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住宅供不应求的压力,实际上它对房价的稳定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否则房价只会更高。 在办公、商业

3月26日,北京市四部门联合发文,禁售公寓。想知道调控全部内容的朋友,可以在文末查看。


这次北京禁止散售商办产权的物业,主要就是针对那些按居住功能建设的、所谓的“商住房”或“公寓”产品。


其实此前上海也有类似政策,总的来说主要是这两大城市住宅长期供不应求,再加上各种严苛的购买条件,导致市场的部分需求转移到了类住宅产品上,商办类物业也出现了价格暴涨的情况。


公寓这类商办性质的物业其实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住宅供不应求的压力,实际上它对房价的稳定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否则房价只会更高。


在办公、商业都普遍过剩的当下,住宅形态的公寓其实不失为商业用房的一种出路,与其空置,不如改头换面进入居住市场缓解住房压力。


北上深三地的住宅情况近乎零库存,公寓也脱销至价格暴涨。但纵观全国,也就只有这三城有如此情况。


而广州及几乎所有二线城市的商办类物业去库存都还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近期虽然搭上顺风车出现量升价涨的局面,但尚未到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


所以除深圳外,各地效仿北京禁售公寓的可能性较低。


再者,绝大多数大城市的商办类项目土地一直供大于求,不开发公寓这些项目都是没有出路的,所以并不存在“禁售公寓是为保商办”这一说。公寓市场过热的负面影响其实也是有限的,但因为公寓的利润超出了预期,导致所有商、办物业都主动变成公寓,这可能是管理者所担心的。


或也因此,北京踩了刹车。


而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公寓太过分散也影响未来“商改住”的推进。按此前中央“商改住”的精神:重点扶持企业发展“商改住”的租赁市场。如果公寓产品都卖散了,那也不利于企业成规模地发展租赁业务。


所以北京禁止散售商办物业,或者也是在为酝酿中的本城市“商改住”政策做铺垫。值得关注。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