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做爆款后,北京楼市又开始加法调控,点赞“5年150万套房”

发布日期::2017-04-08浏览次数:303

摘要:自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容易激动,昨天一组数据的确很让人惊讶: 没人想到北京在317调控后,减法做极致下,还会出一个这么大的加法。 北京市政府7日批准《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计划今后五年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其中国有建设用地5000公顷,集体建设用地10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 伟哥觉得这些数据意义的确非常大,体现了这一届北京政府落实楼市调控的决心。必须说北京给其他城市调控树立了一个跃不过的标杆。 楼市调控政策把限购、限贷、限

自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容易激动,昨天一组数据的确很让人惊讶:


没人想到北京在317调控后,减法做极致下,还会出一个这么大的加法。




北京市政府7日批准《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计划今后五年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其中国有建设用地5000公顷,集体建设用地10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


伟哥觉得这些数据意义的确非常大,体现了这一届北京政府落实楼市调控的决心。必须说北京给其他城市调控树立了一个跃不过的标杆。


楼市调控政策把限购、限贷、限价等所有限的减法做到极致后。


再把加法开始做到极致。


北京树立的这个楼市调控典型其他城市的确没法超越。


数据就是数据,还是需要仔细分析分析。特别是很多人害怕,北京这么大量的供应会打击甚至击溃房地产市场。


伟哥认为不会,北京的目的其实很清晰,就是留住应该留住的稳定就业人口,保护首都功能,房子不能用来炒,同时房地产不可以大起大落。


有这个原则再看这些大数据,你就会发现,未来北京的调控其实很清晰,市场也将会快速回归平稳。


一:增加建设150万套房,会导致北京的人口控制目标完成不了吗?


伟哥觉得,这个数据其实并不可怕,这个数据是符合一直以来北京调控的思路的。也就是在不新增人口的基础上,改善居住条件。


北京市要求2020年之后,常住人口稳定在2300万左右。同时,建设用地规模也将作出调整,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在现状292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逐步减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


新北京人申请有条件,稳定就业,不从事禁限目录的产业,与疏解非首都功能保持一致。稳定就业要求意味不新增人口。


建设用地缩减,土地供应是存量土地。


也就是意味着,这些土地的来源基本是要靠雄安新区或者京津冀一体化这些区域疏解的腾挪土地。


二:150万套的目标能完成吗?


很多人的疑问最大一点是这个,这是绕不过的话题。计划有了能完成吗?


这个伟哥叠加了过去5年北京历年土地供应计划,比如:


2014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计划显示,今年北京市计划供地总量为5150公顷,住宅用地计划供应1650公顷


2012年北京计划供应住宅用地1700公顷。


所以数据上看,5年150万套这个数据并不让人惊讶。但完成率这个指标未来将肯定会有大幅飙升。


曾经多年前港府也有一个八万五,供应的确是抑制房价的利器。还是那句话,北京商报齐琳主任说的好,天朝只要想干,不怕没地。这个数字提出了,的确体现了北京调控在减法做到极致后,开始下大力气做加法了,不论结果,这份调控的决心的确要点个赞。


三:这些地对商品房市场有什么影响?


其中国有建设用地5000公顷,集体建设用地1000公顷。


150万套住房,包括产权类住房100万套,租赁住房50万套。新建住房中产权类约占70%,租赁类约占30%。产权类住房中,商品住房约占70%,其中,自住型商品住房、中小套型商品住房约占70%。同时,研究扩大租赁住房赋权,进一步扩大向非京籍家庭提供公共租赁住房。


伟哥拆解一下数据


1000公顷是集体建设用地,这部分基本应该都是租赁类型的。


产权类住房100万套,这是包括了所有除了公租房、廉租房都计算在内的有产权的住房,包括最近土地出让过程中企业持有型土地中的70年出租房屋,因为有产权、使用用途为出租。


那么产权类100万套中,商品住房70%,也就是70万套。


过去历史上,北京超过或者接近1000万平米的年份主要在2013-2015年,但其中各种配套去除后,实际纯商品房住宅比例不高。




什么叫商品住房?其实就是纯商品房+自住型商品房。另外的30%是保障性产权住房主要就是两限房+经济适用房。




从数据看,2017年北京土地供应结构和量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实际供应量一季度460万平米了,相比2016年明显上涨,而且截止目前供应的自住房已经超过1万套。


但实际市场交易的商品房住宅供应量相对有限,基本土地全部竞争到了70%面积上限。也就是北京未来租赁市场将明显发展。


70万套商品住房是什么概念?


自住房+中小套型商品房占70%,另外的30%就是纯商品房大户型住宅吗?21万套?大约也就是每年4万套。


其实并非完全这样。比如2017年已经出让的土地结构中,自住房比例非常高,但大部分商品房住宅已经竞配成为了出租房。事实纯商品房住宅比例不高。


其实,这恰恰符合了调控的核心目的,增加土地供应,并非是增加纯商品房住宅土地供应,因为那会带来大量新增人口,而保障住房及自住房的土地供应增加,更多是改善保障已经在北京居住人群的生活条件。


北京有多少有户籍无房户?


另外,未来的房源供应增加,特别是政府可以通过“新北京人”这个定义用公租房的概念留住首都需要的建设人口。那么商办居住这个问题可能会继续加大力度调控。


四:北京房地产调控的目的是稳定市场,那么影响会如何?


伟哥认为未来北京楼市调控肯定是回归平稳,那么最大的影响在什么地方?


1:纯商品房伟哥认为影响不会太大,人口疏解后,未来房地产土地供应主力在六环周围,而核心区的居住品质会继续提高。


2:商办物业将是最大的调控风口,人口疏解,必须前提是稳定就业。所以商办调控后续还有加码的可能性。


3:未来北京将只对稳定就业人口开放,而且这个产业还必须是符合不从事禁限目录的产业,与疏解非首都功能保持一致。


4: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从市场趋势看,平稳是主流趋势。楼市调控的原则是托底盖帽。


5:北京市场的结构很稳定,市场的主流需求已经是本地改善,这种情况下,60%以上的卖房人同时也买房人。所以对价格的容忍度较高。而纯商品房的供应量并不会突然爆发。


从150万套拆解数据看,大部分都是带有保障性质的房源供应。


这种情况下,北京必然会出现:市场回归平稳,大趋势下中低端有强力保障,高端有限制下的由市场。留住有稳定就业,能给北京带来活力的北京人和新北京人,疏解非首都功能。


不得不说,北京这个加法调控值得点赞。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