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香港房价已超1997年50%,市场化调控手段也没效

发布日期::2017-04-12浏览次数:256

摘要:「 为何香港房价调不下去 」 香港昨天夜里又收紧住宅的印花税,任何本地人以“一约多伙”入市须缴15%的印花税,以此杜绝投资者回避税收.... 什么意思呢,所谓「一约多伙」,就是以一个买卖合同文件购买多套房,实际上只缴纳一套房的税收,这个在我们内地是不可能出现。 这种现象这几个月越来越多,美联物业的统计,3月份购买香港新房以「一约多伙」的占比达22%,其实就是投资客入场多了,很多是内地人去香港投资规避风险。 因为香港的调控一直都是市场化手段,常见就是上调印花税,不像内地的限购限贷限卖限离


为何香港房价调不下去



香港昨天夜里又收紧住宅的印花税,任何本地人以“一约多伙”入市须缴15%的印花税,以此杜绝投资者回避税收....




什么意思呢,所谓「一约多伙」,就是以一个买卖合同文件购买多套房,实际上只缴纳一套房的税收,这个在我们内地是不可能出现。


这种现象这几个月越来越多,美联物业的统计,3月份购买香港新房以「一约多伙」的占比达22%,其实就是投资客入场多了,很多是内地人去香港投资规避风险。


因为香港的调控一直都是市场化手段,常见就是上调印花税,不像内地的限购限贷限卖限离限学历等行政手段,这也是一直遭市场诟病的,认为不够市场化,所以我想谈谈香港对比下。


先看下图,是中原房价指数,1997年7月基数是100,目前已经到达150,1997年那次泡沫破灭大跌后,2003年到底,此后一路进入牛市大周期,中间仅有2008年和去年小跌过,一路震荡向上。




2008年金融海啸,香港跌幅也小,因为香港严控土地出让,维持高地价,减少了房屋供给量,自然会供不应求,价格想跌也难。另一方面,本身之前的泡沫已经消化了那么多年,市场还是比较健康的。


2012年7月梁振英上任后,也采取了诸多措施平抑房价,包括增加土地供应,增加保障房,其它所谓的辣招,基本上都是提高印花税,比如对非香港人提高买家印花税15%,对香港永久居民购买二套房以上收双倍印花税至15%,之前是按照不同价格收税,包括4.5%、6%、8.5%,非香港永久居民买房征收30%印花税,够高了吧。此外,2015年也提高了1成首付比例,现在大概是三四成左右。


但这几年间香港二手房仍上涨了40%。现在相比1997年的高峰,上涨了50%,相比2003年低谷,上涨120%。


提高印花税的结果,导致二手房市场的放盘量越来越少,需求只好往一手房挤,这正中了开发商的下怀,可以涨价了。


为什么香港房价就调不下去呢?


1、宏观面


08年后的全球货币宽松,导致了极低的利率,香港贷款年利率也就2厘左右,比内地低一半还不止,利率这么低,流动性这么宽松,房价不涨才怪。1997年香港的利率多高啊,连续加息,比现在国内还高很多。


2、供给端


主要是土地供给的问题,在曾荫权当特首的七年里(2005-2012),坚决拒绝复建居屋,又不增加住房供应,还包庇开发商,说土地是香港最重要的资源,绝不廉价卖,导致房屋供应少,这几年梁振英上台,增加了一点供应,重建公屋,不过短期也补不上过去的缺口。


香港今年推出安居房2100套,排队申请的就有13.5万,即便一半人住公屋,香港730万人,还有一半人要买商品房。


3、需求端


一是外来人,内地人去香港买房投资的越来越多,港币汇率与美元挂钩,由于对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担忧,内地人去香港买房成了一种对冲汇率风险的简单方式,去年内地人在香港投资的这个比例达到了17%,今年还在上升,内地人去香港买房的都是土豪,很多是一次性付款,另外还有些黑钱要洗白白。


另外2003年以后,内地去香港上学工作的人也多,还有投资移民的,现在7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个是新香港人,这部分也是刚需,所以不能单纯以香港本地人的支付能力来评定房价高低。


二是本地刚需,香港本地年轻人购房,会动用父母现有住房作为抵押从银行贷款,来支付房子的首付款,跟内地一样也是啃老族,所以支付能力也强。还有没钱的,开发商帮买家垫三年首付,三年后,房价涨了三五成,再把房子到银行做转按揭,把升值部分套出来,还给开发商。其实,这潜藏的风险是,最大限度的利用银行杠杆了,不过租金高不怕。


4、租售比


但香港房子的租金很高,假如一套70平米的房子,同样是700万,在深圳关内也就能租个七千块,在香港可以租到2.3万(看下图的沙田富豪花园,香港用平方尺计算,实用面积大概是73平米),而且香港利率低,同样贷款450万,按基准利率算,国内30年贷款,利息是4.9%,月供2.38万,香港今年随美国加了一次息,利率2.4%,月供1.75万,少了6300,租金比月供还高,显然香港回报率高很多。




所以即便香港房价现在已经升到了历史性的高峰,但香港人认为泡沫不多。除非是连续加息很多次,收紧流动性,增加月供压力,就像1997年那次,不过历史已经不同,那时候没有内地人去买,现在的香港可以说是全中国的香港。而且还可以租出去,减少还款压力。


5、地王效应


过去是香港地产商去内地投资发展,时移世易,这几年,内地房企去香港积极买地的越来越多,动辄上百亿的地王频出,已成为新常态,他们没有经历过1997、2003楼市大跌,比香港地产商抬价激进的多,对利润率的追求也没有港商高,还可以赚取汇率差。


地王效应,导致投资客纷纷入市,也引发刚需的恐慌买房,而且购房者的心态跟内地一样,因为过去十多年早买房的早发财了,再不买就会越来越贵,越难上车,对未来价格都有上涨预期。


结论


就像李嘉诚最近说的那样,看不出香港未来一两年的房价会下降,因为买家购买力很强,香港是弹丸之地,土地供不应求,除了本地人外,内地人也会来买,导致房价上涨。他劝香港市民,如果想炒楼就算了,不好搞,但自住在收入和支出可以应付过来,就应该买。


其实相比北上广深,以香港的收入和租金来看,房价真不算高,现在北上深核心区,10万以上的房子太普遍了,而且还是建筑面积,香港按套内面积算,所以也难怪那么多人跑去香港买房,人家回报率比国内高多了,这样一比,泡沫系数明显国内高。


可见,只要不增加土地供应,同时,在货币极为宽松,利率极低下,再厉害的市场化调控手段,房价仍然很难降,未来香港的房价要下调,取决于这两个要素的变化。「完」


联系我们


樱桃小房子,一个沉沦于房地产江湖十多年的财经女记者创立,敢于报道真相,善于挖掘独家,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风格,让你学会如何买房,如何让财富增值。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


樱桃小房子(ID:cherryhouse2017)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