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用干货堆出来的鸡汤
PM9:30,Apr.13th,2017
文︱刘德科
今天分享一下绿城管理集团总经理李军先生的 PPT,3 月份他在北京的一场演讲。李先生这一年多时间都在操心「绿城代建4.0」,这份 PPT 算是他最新的结晶。
这份 PPT 所讲的,能实现多少我们不知道;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份不错的思考,至少他们思考了,这个行业很多人根本就不思考了,懒得跟毛毛虫一样只会吮吸绿叶中的汁。
我们得向那些人致敬:努力思考如何推动行业进步的人,而不是努力装点自家门面的人。
这是李先生PPT的开头——
斯蒂格利茨是个预言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差不多是上世纪末,在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前。如果这世上存在预言家的话,那么最靠谱的预言就是:当一个事物出现萌芽时,那些敏锐的观察家及时捕获了萌芽的气息,然后他把那种气息翻译成了一句话或者几句话。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确是人类有史以来所未发生,并且尚未结束。在中国这一轮城市化中及时捕捉了机会、创新了商业模式的人,都将成就自己并且利及他人。那些抱怨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并且逃离城市化大浪的人,最终将落寞。
当然,这些话,是我加的。因为我不曾在现场听李先生如何演说这份 PPT。下文也一样。
这是李先生对于房地产开发模式之变化的逻辑框架——
PPT 中的文字乍看起来枯燥无味,但意思还是很清楚的:接下来,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房地产领域捞走一笔,小地产商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地产商要混得更好,得更懂政府的阳光需求,而不是灰色需求;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可是光有资本不行,资本还是得找靠谱的执行者,靠他们做出令人信服的产品,资本运行的逻辑才能长久,而不是一时的耀武扬威。
这是李先生对于未来房地产行业细分的展望——
对于房企来说,你是要每个细分领域都通吃,还是要拣一两个细分领域精耕细作,这需要思考。如果你不够强大,还要通吃,那估计就会很累了。
从公开的招拍挂市场获取土地,简单说就是拍地,已经不是高级玩法了。每家房企都得思考,如何通过这一页 PPT 中述说的方式获取土地。这些方式也不是什么新玩法,但不是所有房企都能玩转,原因恐怕在于能力不同,转型不够及时。
这一页是说,以前的房企主要依靠纯粹的「开发」,对于前端的「金融」和后端的「运营」都不太重视;以后如果还这么玩,就不行了,因为前端的「金融」和后端的「运营」越来越重要,中间环节的「开发」本身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它很容易被别人替代。
为什么说「开发」环节最容易被替代?因为「代建」这个行业起来了。所以,李先生他们的绿城,专门成立了「绿城管理集团」,专注于「代建」这个行业。
这个逻辑通不通顺,我们也不知道;但李先生他们的总结,还是值得房地产这个行业警醒——
经常有人对于别人的思考,会习惯性地给予上帝般的不屑。但李先生他们还是在认真探索「代建」这个新行业的各种可能性。比如,他们对于 B 端的合作伙伴是这么说的——
下面这一页 PPT,差不多涵盖了绿城在「代建」领域的全部思考和设想——
看起来很复杂?以前我们有文章专门用大白话翻译过这个复杂的框架,这里就不赘述了。
把上述框架中的右边部分抽取出来重新进行逻辑编排,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显然,绿城在「代建」领域是有野心的:他们不仅仅只是想赚点代建费用,而是希望造一个平台,甚至造一个他们控制的生态。
好了,如果你耐心看到这里,你大概会问:你云里雾里地讲了这么多,这一切跟我们购房者到底有什么关系?
其实我们想说的是:房地产这个行业在变,你多了解一些看起来跟你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不是坏事。总有一天,你个人的人生或许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拐个弯思考,说不定就柳暗花明了——就像房地产行业看起来是暴利,但其实玩法已经变了,绿城在「代建」的探索,不过是房地产行业之变的一个小小窗口而已。
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们只截取了这几页 PPT。所以,这篇不是所谓的「软文」,是试图用干货堆出来的鸡汤。请便。
下面才是广告
爱深圳 也爱她的隐形战斗力
另外,因为后台留言要求被报告的城市过多,所以我们决定要开启一场小众筹,以此选出每月新增的1-2个城市。本期的众筹时间截止到2017年 4月 25日,如果你是下面5个城市的用户,可以加入众筹。
首批众筹城市:武汉、成都、重庆、合肥、郑州
爱重庆 也爱她的麻辣
Or by a cyder-press, with patient look,
Thou watchest the last oozings hours by hours.
周一至周五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