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然倒下的石库门

发布日期::2017-04-19浏览次数:244

摘要:途经多次的四川北路,每每让眼前的要被拆迁的公益坊石库门建筑所纠结。说品相,公益坊石库门绝对不输给田子坊的;论名气,那公益坊更是值得留念的。 虽说,日新月异,城市发展总不能靠破旧的石库门弄堂来彰显,可就如何对待石库门的处置上,却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手段。 于是乎,我带着疑问,带着怀念,对海宁路、四川北路、河南北路、武进路等一带的旧区改造工地晃了一圈——赏"石"一番,这真让我回味无穷啊! 海宁路四川北路上的虹口大楼 四川北路上的公益坊街面房,底层曾有食品店、钟表店、雷允上中药房、英姿照相馆等……

途经多次的四川北路,每每让眼前的要被拆迁的公益坊石库门建筑所纠结。说品相,公益坊石库门绝对不输给田子坊的;论名气,那公益坊更是值得留念的。


虽说,日新月异,城市发展总不能靠破旧的石库门弄堂来彰显,可就如何对待石库门的处置上,却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手段。


于是乎,我带着疑问,带着怀念,对海宁路、四川北路、河南北路、武进路等一带的旧区改造工地晃了一圈——赏"石"一番,这真让我回味无穷啊!


海宁路四川北路上的虹口大楼




四川北路上的公益坊街面房,底层曾有食品店、钟表店、雷允上中药房、英姿照相馆等……




商店的大致示意图




街面的三层楼带有阳台的楼房




据资料介绍,公益里,石库门里弄,在1930年建造,其为砖木二层,119幢、20600平方米;在抗战前,粤籍居民较多,多半为高级职员及中小厂店老板。抗战期间,为日本人占用。


英姿照相馆隔壁的四川北路989弄的——公益坊




45号,据资料介绍,《上海地方志》中"石库门里弄住宅"即提及公益坊,将其中的45号"颍川寄庐"作为重点突出。"清同治九年(1870年)前后,境内陆续出现砖木立贴式结构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其总体布局采用欧洲联排式格局。一般为"三上三下",即正间带两厢。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989弄(公益坊)45号‘颖川寄庐’(注:应为‘颍’字)较为典型。




据史料记载,颍川寄庐,1907年,为广东商人陈其泽所建,后住厢房居民温先生的父亲在解放前便接收了颍川寄庐。




公益坊为2015年3月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益坊旧时在公共租界内,革命进步活动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19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公益坊出入有大量的左翼"文青"和"新感觉派"文青;38号建筑,原为旧时的南强书局,为左翼作家和进步人士的集结地,为传播革命思想留下过足迹。


一门进出,二层两端为阳台




据史料记载,当年从苏区到上海来看病的陈赓也曾出入过此弄堂。


阳台




又据了解,解放后的公益坊起码有6位以上特赦人员居住于此:须姓,国民党接受大员,以及一位飞行大队上校大队长;孔姓,后工作于关勒铭金笔厂;徐姓,为潘汉年工作的中共地下党;王姓,国民党少将师长。沈姓,国民党少将等;还有段祺瑞的堂妹等住宅……


临弄堂里的窗户




可,上两年,也不知道哪位"好心人"为了发展经济上的大展宏图,竟然大笔一挥,拆!于是,多少祖祖辈辈都居住于此的原居住民如同赶鸭子一般的给"分流安置"了。可又不知道哪位"不怕天"者一信告发拆迁违法的,这样,现在的公益坊则不死不活的"拖着"……像是等待判决一般。


内窥:旧时用金属制成护栏装饰




门柱雕饰 1




门柱雕饰 2




公告于此,谁敢"动弹"?




整齐划一的大弄堂




石库门(外省动拆迁人员住着)




中弄堂




小弄堂




封死的石库门




旧时的二楼亭子间和底层的灶披间




前门严严实实




后门也严严实实




只有门神还鲜红的:毛主席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临近武进路一边的石库门后门




鸟雀无声




唯独有这样一户人家坚守着……




小提琴 大师工作室 周氏世家;这估计也有几代人的教授了,何为世家?




后弄堂一处住宅




西式阳台




二楼已全拆除




真不知下一步如何处置公益坊?领导们头疼,开发商们心疼,老百姓脑疼……




步出公益坊,往海宁路河南北路方向走去……


铁马路一角的旧区改造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人走楼空,一片狼藉……




掀翻了的屋顶……




等待拆迁……




岁月无情……




估计是18号街区改造部分地块




老式石库门,估计是1930年前的作品




出租给动迁人员临时居住的石库门




尚未签约的人家




风格别致的楼房




残垣断壁




走走停停,一内急的却遇上了说是民国留下来的唯一公厕(海宁路江西北路)


公厕外形




此公厕,公益坊可通海宁路514弄,514弄内进入。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公共厕所,从虹口区档案馆资料看,公厕协会认为,这座厕所建造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上海目前唯一民国时期的公厕,也是上海最老的公厕,公厕高高的通风的窗子,基本上没有味道,公厕设计在当时是超前的,化粪池在厕所下面,拔风管是从化粪池上方伸出来的,解决了厕所异味问题。使用了7、80年民国老公厕,估计将面临拆除。


公厕内形




公厕天窗




等待拆迁的江西北路上的荣陆里(前门)




荣陆里的临街一面,过去底层都开着店铺,现如今全关了……




荣陆里的背面




其周边的建筑……拆!




其周边的建筑……拆!




武进路393弄小区内的房屋,全拆?




品相不错的老楼,不知命运如何?




红砖老楼——拆?




看是还有人家住着……




不过,这动迁改造的办公室已经落实,18号街坊旧区改造疏导点也已经挂牌……看来,这武进路、江西北路、海宁路一圈的老宅,怕是换成"新装"啰!




旧区改造,利国利民




一九四七年老上海百业指南






阅读 1035举报




作者:LM来自美篇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转发就是最好的支持-


后续请注猴子的朋友圈,预警只会发在朋友圈里,大家都懂的。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