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国土委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商业办公类项目规划建设行政审批的通知》,明确了严格商业办公类项目监管的实施“细则”。
3月26日前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此类项目,均需要按照“公告”要求修改设计方案后,重新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开发企业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将被收回土地,并限制其在本市土地市场参与竞拍其他土地。
《通知》显示,“开发企业新报建商办类项目”指全市范围内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新建商业、办公类项目。“最小分割单元不得低于500平方米”,按照单层套内建筑面积核算。在工程竣工验收环节,对于预留孔洞、预埋管线等涉嫌改变为居住等其他用途的项目,相关部门不予验收。
自商住新政一出,在打击了部分购房者的同时,对开发商的打击也不小,北京商住市场迅速冰冻,而至此细则落地之后,开发商似乎已经没有任何空子可钻了。从目前来看,无论对于房企还是个人而言,持有此类商办项目将何去何从,成为后续焦点。
如今,北京有部分商住项目因为政策出台一刀切后,没有及时签约,或者无法实现全部签约,成为调控政策后的遗留问题。
对于购房者的疑虑,有此前商住产品的开发商称:
“当商住限购政策出来后,由于客户没有购房资格,我们第一时间安排销售通知客户办理退款手续,并且及时为客户办理退款手续。目前退款工作在持续进行中,第一批申请退款客户的退房流程已办理完成,但是退款工作需公司审批及建委申报等层层审核,程序较严格,同时我们也考虑到退款客户的焦急心情,我方也在尽可能减少公司审批流程,压缩办理周期,确保客户尽早办理完退房手续,感谢给予我们的理解与支持。第一批退款客户的款项预计将在4月底左右到达客户手中。”
有的开发商心存侥幸,想拖延时间等细则出来,寄希望细则能给出缓冲空间。而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一想法并不现实。
4月17日,上海闵行区房地产协会召开关于“类住宅”项目座谈会。会议明确了2011年至今共涉及的27个类住宅项目,明确了政府针对开发商进行的处罚和处理,重点关注加层、厨房、卫生间。
针对已开盘的2个项目、及尚未办理预售的8个项目,约谈开发商,对其规划方案进行修改,采取小套并为大套的原则。
针对已办理预售尚未竣工验收的3个项目,严格按照规划方案验收,重点关注消防、烟道、下水道。已销售部分的处理,可书面告知退房、进行赔款。
针对已交房、部分入住的4个项目,其中绿地550户、复地82户。该阶段的项目,目前形势十分严峻,已陷入僵局。将严惩其开发商:一是对其进行10%工程款的罚款;二是评估“类住宅”超额利润,没收违法所得;三是整改一套,就少罚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