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野蛮生长 联合办公渐入洗牌阶段

发布日期::2017-04-21浏览次数:460

摘要:近两年,在共享经济大潮下,中国的联合办公行业出现爆发式发展,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无论是在空间数量还是融资金额上都增长迅猛。 在暴风成长的同时,联合办公行业运营模式模糊,市场定位不清、办公环境无保障、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开始一一暴露,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相继离场。去年起,行业内掀起了一轮倒闭、整合的浪潮。不少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联合办公市场优胜劣汰趋势将会继续,或迎来一轮洗牌潮。 行业加速分化与整合 事实上,世界上联合办公的历史已有30多年,但在中国广泛出现是在2015年,到了2016年,联合办公

近两年,在共享经济大潮下,中国的联合办公行业出现爆发式发展,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无论是在空间数量还是融资金额上都增长迅猛。


在暴风成长的同时,联合办公行业运营模式模糊,市场定位不清、办公环境无保障、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开始一一暴露,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相继离场。去年起,行业内掀起了一轮倒闭、整合的浪潮。不少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联合办公市场优胜劣汰趋势将会继续,或迎来一轮洗牌潮。


行业加速分化与整合



事实上,世界上联合办公的历史已有30多年,但在中国广泛出现是在2015年,到了2016年,联合办公在中国越来越受到资本的热捧,竞争也日益激烈。


3月22日,好租网发布的《2016年度商办地产白皮书》显示,目前全国一线城市的联合办公品牌总数达284家,网点数量约600家,已有办公工位达10万张。




另据克而瑞调研报告,截至2016年末,联合办公空间运营商数量已超3500家。目前国内的多数联合办公运营商都在有计划的扩大规模。其中,WE+计划2018年在中国布局200家;氪空间2017年计划在全国新开60个社区,仅在北京就计划新开20-30个社区;SOHO 3Q计划在2017年工位数达到10万个;优客工场计划扩张到21个城市等。


在联合办公空间迅速扩张以提高市场占有率的背后,国内联合办公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加速进入调整期,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在行业优胜劣汰中不幸出局。2016年2月,深圳(楼盘)的创客空间“地库”在营运4个月后宣布倒闭;2016年10月26日,位于北京铭基国际创意园内的联合办公空间Mad Space宣布破产倒闭。




与此同时,联合办公行业的整合日趋加速。2016年3月,氪空间斥资数千万元,战略入股纳什空间;同月,优客空间耗资数千万元,战略入股无界空间;2017年年初,无界空间全资收购Fourwork(富空间);2017年3月,WE+联合办公空间与酷窝COWORK办公社区宣布正式合并,合并后的WE+酷窝将成立新的集团公司,空间、资源、社群全部打通,规模覆盖全国16个城市,共计拥有47个办公空间。


WE+创始人刘彦燊在接受《中国经营报》(中经城事:zjqy_2013 )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联合办公面临2个趋势:一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的联合办公是滥竽充数,今年到明年会进入洗牌期,联合办公可能就剩下几家,80%的市场会在这几家手上;二是,在美国,联合办公占总体办公体量的10%到15%左右,在中国上海还不到1%,所以还有很多成长空间,继续增长是必然趋势。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研究及顾问部董事熊志坤认为,2017年,随着众多国内外企业竞逐联合办公市场,联合办公市场或将面临洗牌。拥有众多闲置商办资产、资金、资源房地产企业进入,将加剧联合办公行业竞争。


规模才能创造效益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中国经营报》(中经城事:zjqy_2013 )记者分析指出,联合办公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噱头大于实际、培育的企业很不稳定、租客稳定性不高、整体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


就盈利模式单一这一问题来看,据了解,目前联合办公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为工位租金,而这一收入的基础是必须形成一定规模和数量。


根据《2016北京市众创空间蓝皮书》,优客工场目前的租金收入和非租金收入的比例是7:3;无界空间的租金收入和非租金收入的比例则是9:1。过高的租金收入依赖使得众创空间对于空间的入驻率极为敏感,有数据统计,只有空间的入驻率达到70%左右,众创空间才可以实现盈利。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曾坦言,租金是优客工场收入的主要来源,要想走出过于依赖租金收入的恐慌,就必须丰富自身的商业模式。在他看来,联合办公未来还会有很多衍生品,其中未来企业流量搭载、企业生态培养等,都会是盈利方向。


“租金结构的多元化是必不可少,要充分挖掘空间内部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其次众创空间一定要与上下游产业链接,与实业相结合;再其次是要走量的优势,没有数量是不行的,只有规模化才能取得利润优势。”毛大庆在此前的无界空间新一轮融资发布会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酷窝创始人莫万奎对《中国经营报》(中经城事:zjqy_2013 )表示,在目前的联合办公市场都是从规模中产生效益的,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规模大了,成本就低了,比如线上平台的费用会省很多。这样的规模化使得赢利能力增强,然后利用跨地域的资源去做线上平台,增加除了租金以外的收入。”


刘彦燊指出,联合办公首先是一个二房东的概念,通过赚取租金差价支撑企业成长,但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二房东,并不能做出大的估值。做联合办公一定要先重后轻,这个“重”里面就包括了规模,“WE+当初提出的大概就是50个空间,起码1.5万到2万个工位,如果这些工位运作正常,比如达到80%的出租率,就不用烧钱了,脚跟就站稳了。”


在他看来,联合办公要想摆脱二房东的概念,增加非租金收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办公生态圈,前提就是拥有规模,“没有规模,这些都只是故事。10个8个空间打造不了生态圈,当你有100个,你才能谈生态圈。”

关键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热点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