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几年的联合办公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伴随成长,暴露出企业运营模式模糊,市场定位不清,运营管理不善等问题。去年起,行业内掀起一轮倒闭、“联姻”热潮。2017年,当新政促使部分房企入场时,联合办公企业将何去何从?
行业洗牌恰逢房企变革
短短两年时间,众创空间数量从最初几十家发展到目前4000多家,并与30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0余家企业加速器及156家国家高新区打造了接递有序的服务链条,形成从创意到产业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
伴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各联合办公企业间竞争也在加剧。品牌企业通过融资、互补合作或战略入股等方式实现稳步扩张;经营不善者则面临资金链断裂困境,行业优胜劣汰之势初显。如2016年10月26日,位于北京铭基国际创意园内的联合办公空间Mad Space宣布破产倒闭。
与此同时,众创空间行业的“联姻”合作步伐日趋加速。 2016 年 3 月,氪空间斥资数千万元,战略入股纳什空间;同月,优客空间耗资数千万元,战略入股无界空间;2017年年初,无界空间收购Fourwork(富空间)……
当各家联合办公面临行业洗牌时,另一群“分蛋糕”的人或将入场。3月26日,北京商办限购,只能做商业用途。对此,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指出,未来可能有大量的商办项目,以及开发商自持商业项目进入运营市场,这是机会,同时也是竞争。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研究及顾问部董事熊志坤则认为,2017年,随着众多国内外企业竞逐联合办公市场,北京联合办公市场或将面临洗牌。拥有众多闲置商办资产、资金、资源房地产企业进入,将加剧联合办公行业竞争。
“租桌子”仍占利润大头
近两年来,联合办公行业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企业运营模式模糊,市场定位不清,运营管理不善等问题,因此也引发了业界对于联合办公行业供应过剩、同质化严重、服务产品附加值低、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的深度思考。
从《 2016 北京市众创空间蓝皮书》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到,目前的众创空间的利润渠道大部分扔停留在通过“二房东”收取租金的阶段。
作为联合办公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优客工场目前的租金收入和非租金收入的比例是7:3,号称“北京三大联合办公企业之一”的无界空间的租金收入和非租金收入的比例则是9:1,过高的租金收入依赖使得众创空间对于空间的入驻率极为敏感。有数据统计称,只有空间的入驻率达到70%左右,众创空间才可以实现盈利。
对此,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坦言,租金是优客工场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他看来,联合办公未来还会有很多衍生品,其中未来企业流量搭载、企业生态培养等,都会是盈利方向。
毛大庆解释道,优客工场有五层盈利模式。第一层是出租工位;第二层是出租空间,比如会议室、剧场;第三层是会员收入,优客工场已经开始针对会员进行收费;第四层收益来自于股权投资加股权分红,优客工场已经参股14家公司,主要投资与优客工场服务有关的公司;第五层收益便是流量搭载。
生态成为“独角兽”的必要因素
利润模式的变化,使得未来的联合办公将会逐步被具有创客教育和创业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所取代。未来的联合办公企业将考虑中小企业的办公需求,为其提供拎包入驻的办公环境、集约化的办公资源、以及贴心便捷的办公服务。在保证合理成本下的享受高端品质办公增值服务也将成为办公市场的转型方向。
“在服务入驻企业过程中,众创空间还应加强产业链接,提升资产价值,唯此才能持续提高盈利空间。”毛大庆认为,“实现该目标的方法很多,但首先是要先把每个场地的经营做好,把每个团队和企业服务好,形成大量的资源库,同时对入驻企业及团队形成很强的黏性,才会衍生出更多新的业务。”
以优客工场为例,在其成立两周年之际,展开了一系列的全新合作,同阿里云、ofo、万链、物美、深潜教育、场景实验室分别展开了战略合作。“随着优客工场入驻团队不断增多,我们已经有近1500家入驻企业,这些企业的业务范围遍布各个领域。可以说,优客工场是目前中国创投领域最具价值的知识宝库。未来,我们将更进一步,从共享办公走向共享知识。”毛大庆透露,优客工场将打造中国第一所共享开放式大学。
观点
毛大庆:泡沫虽多 咖啡未凉
“众创空间,共享办公也好,一直伴随着质疑成长,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未来变成什么样。最早的二房东,到各种各样的传言,这个行业办不下去了,空间比创业者还要多,到今天还是有一批空间的运营者跟众创空间的服务者们在奋力前行。”毛大庆认为,中关村创业咖啡馆关了、一些创业企业乃至联合办公企业倒闭了,“这些创业发展的‘泡沫’是必要的,不能因为有泡沫就忽视发展。然而,这些‘泡沫’一部分终将破灭,它们会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经验。”
毛大庆直言,泡沫虽多,这杯“咖啡”还没有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