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政策组合拳出击,目的是阻止炒房以及让刚需上车。最近几个月,银行房贷利率上涨,刚需每月多出几百元还贷压力,然而不堪重负的是部分开发商的大额“装修费”,买房需真金白银多付数十万的装修费,这让刚需者望而生畏。
“我们的普通客户已经很少买房了,刚需购房一般是外地来的,经济本身不宽裕,这么高的房价已经很难决定买不买了。”建行深圳某支行的零售人士对记者称,最近刚需买房贷款的在减少,但是毫宅却并不冷,数千万一套成交贷款者陆续可见。
银行房贷利率上涨的压力下半年或消除,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认为下半年市场利率平滑下行,流动性紧中趋缓。然而刚需购买者依然望而兴叹,房子在备案价打压下的价格假摔,以各种名目收费的价格高企,让买房变得更加困难。
刚需大杀器
银行房贷利率上涨给刚需者的压力有多大?“其实这个还是可以接受的,并不会增加难以承受的压力。”建行深圳某支行个贷业务人士称。
目前,深圳四大行执行首套房贷利率95折,二套基准利率上浮10%。假如以首贷购房者贷款100万计,利率从原来九折提高至九五折后,按等额本息、30年贷款期限计,多出利率5.2万,每个月多还160元,如果贷款200万则每个月多还320元。
银行房贷利率上涨,名码实价,购买者还能接受,而最近全国各地出现的大额装修费、喝茶费让买房者成本飙升,难以承受。
市场上以装修费暗抬房价层出不穷,如有消息称,浦东新区唐镇的大名城·紫金九号项目,113平方米的三房两卫户型要另加68万元的装修费,但备案却是毛坯房,算下来每平米变相涨价约6000元。在广州今年年初就爆出了的“双合同”,有人买88平方米的房,首付三成70多万元,但要另外签装修合同70万元。
所谓“双合同”,就是两份合同,一份是需网签的购房合同,另一份是装修合同,两份合同加起来的金额才是购房总价,而装修合同金额不能贷款,需与购房合同中的首付款一并支付。
这些多出数十万的装修费,甚至与首付款相当,都需要在买房时和首付款一起以现金方式支付,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
即使这样,这些楼盘依然销售火热,“认为装修费高,可以退出不买,后面马上有人出手,这就是市场。” 深圳中原地产一位销售经理称,市场选择的结果就是偏向更有实力的买家,刚需上车更难了。
银行利率上涨,刚需购买者每个月月供最多只多支付数百元月供,但是“装修费”数十万元,这让刚需买房门槛大幅抬升,一些人买房难上加难。
“双合同”的四大风险
部分开发商通过“双合同”的形式规避政府限价政策,那么,“双合同”到底有哪些风险呢?
风险一:高额首付增加资金负担
签订“双合同”捆绑装修,给购房者带来了更大的首付压力,以金地香山湖6300元/平米的装修价格来算,购房者少则要多支付几十万的首付,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压力。
风险二:装修由开发商验收,质量难保证
在购房者与开发商签署“双合同”时,就等同于默认了装修合同上的装修标准,而此装修标准则是由开发商定夺,因此装修质量将由开发商验收。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买房时提供的装修合同上的装修公司,大多与开发商有裙带关系。
那么开发商是否会负责任地为业主检验装修质量?
另外,相关法律人士指出,装修合同是由开发商代签的,但是装修合同的签订对象却是装修公司。
若是购房者日后发现装修出现问题,维权将会面临困境,房子的精装部分交付时有任何状况,购房者一概只能找装修公司,若出现装修公司跑路或涉及安全责任事故,则与开发商一概无关。
风险三:出售房产时将面对更高税费
此前“国五条”要求二手房转让统一按照房价差额的20%缴纳税费,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签订“双合同”的购房者在出售房产时将要面临更高额的税费。
例如,购房者以150万购买房产,若想今后以200万的价格出售的话,理论上来说应该缴纳税费10万元((200万—150万)×20%)。
但是此房产在购买时签订的是“双合同”,购房合同中签订的费用仅为100万,那么出售此房产将面临更高的税费,即20万元((200万—100万)×20%),税费一下子翻了倍。
风险四:违反政策,扰乱市场
近住建委人士表示:开发商“捆绑精装修”的目的是为了规避政府限价的有关规定。
开发商压低住房销售价来获得政府的优惠土地或者行政许可,但是却提高装修价并捆绑销售来实现房地产项目的高盈利,其行为实质是低价拿地、高价销售,违反了限价政策。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开发商以拆分售房合同和装修合同的形式掩盖真实的市场数据,会给房地产市场造成的是假象和错误的数据,市场的价格信号是不稳定或者是被扭曲的。
有业内人士指出,“双合同”之所以重现江湖,一方面是因为限价政策压低了开发商的销售利润,开发商不甘高价拿地后做亏本买卖,于是采取了这种变通办法;另一方面是因为地方政府监管不严,在限价的同时睁只眼闭只眼,甚至默许这种做法。
相关人士建议,开展房地产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对垄断房源、操纵市场价格、误导市场预期等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加以严管重罚,从而规范市场秩序,肃清楼市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