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本就是一根刺,不拔除伤身更伤心|糊说频道
凤凰广西糊糊码字捞 /文
码字不易,转载请注明
户口无用,户口已死
然死而不僵
据最新消息报道,帝都取消农业户口,天国户籍制度改革再下一城。
至此,截至2016年9月20日,包括广西在内,全国已有30个省份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
像在南宁或柳州,只要合法稳定就业达年限,且参有社保达年限,你本人及家人包括老婆孩子父母等,就可以在当地申请上户口。
毫无疑问,星火已燎原,顽固的户口本已行走在将死的路上。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里,户口本实则是一根逐渐腐化的刺,顽固地扎在人世间,既伤人身,更伤人心,不拔除,天理难容。
一位漂泊在外的有心人曾这样感叹道:“谁在自己户籍地的地方成长?谁住在自己成长的地方?谁在自己住的地方工作?谁还在自己的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生活?”
白驹过隙,时不我待,大时代自有大变化。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潭死水自是远不如更具生命力的潺潺流水,这一天,终将已到来。
然并卵,回到现实社会,户口特权仍然存在。
诸如帝都,纵然已没有城里人与乡下人的区别,但若没有北京户口,你永远只能做北漂,当碰上小孩上学、买房置业诸如此类之事时,终究受到意想不到的限制和理直气壮的刁难。
诚然,存在就是合理的。自我大秦始皇帝统一天下定九州制户籍以来,户口已名正言顺合理存在了2000多年,也行之有效的起到了维护区域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等积极作用。
不过,数千年来,民众对户口的坦然接受,多少有些被动的成分。毕竟,在“11路车”盛行的远古年代,城与城之间的距离,不是按小时计算,而是按天计算,这等天壤之别,非现代人所能切身体会,于是乎,与其舟车劳顿辗转迁徙,不如落地生根安做良民。
时代发展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私家车、火车动车、飞机……这些普罗大众都能消费得起的交通工具层出不穷,借助这些神器,一日千里,不过就是一张车票的举手之劳。
城与城,已无距离,世界这么大,拎包去流浪漂泊的冲动,谁人不会有?
事实上,在今天,超过2.5亿的中国人离开户籍所在地,流动在神州大地上的各个城市据点,寻找着、创造着和享受着新的生活。对这2.5亿人来说,户口本,已然是一本废纸。
事实上,对多数人来说,户口本是保护伞。只因为在城里可以排他性地享受教育、医疗、公交等本地人优先福利。
殊不知,我们沉迷享受这种人为的不平等,不啻于作茧自缚。倘若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我们外出谋生,这时,我们何尝不是在以外地人的身份,轮回般遭受着在异乡的各种不平等、不公平?
其实,倘若我们自力更生且放平心态,便能坦然面对这一早已落伍时代的畸形现象——纵然户口本人为制造有不平等、不公平,但又有多大的事呢?
作为南漂南宁二十余年的糊糊,户口本塞在书柜已生虫,实际上用不上几回。
诸如,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开公司……件件大事,却并未因为糊糊是外地人没有南宁本地户口而遇到根本性的阻挠,惟一折腾的就是需要开具各种户籍地证明。
话又说回来,纵然南宁有无私包容之度量,但户口本的存在犹如尚未捅破的窗户纸,终究让人心生隔阂,浑身不自在。
从糊糊的切身体会来说,户口无用,户口已死,倒反是一张身份证,全国通行,甚是方便。
户籍是天生的,我们无从选择。
但华而不实的户口本却是一副套心的枷锁,倘若不打碎,只会让人麻木沉迷,无法自拔。
想到这,不禁想骂了——
狗日的户口本,你已经快玩完了。
难道不是吗?一张身份证,足矣。
灵光乍闪间,面对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出路,糊糊脑中蹦出四字箴言:
化繁为简。
点击播放
GIF/354K
值班编辑:糊了
获取更多有价值资讯,查看公众凤凰广西(ID:gx_ifeng)